充血 呼吸困难 拒食 口干 口腔黏膜白斑 口炎 溃疡 黏膜干燥 水肿
口腔科学 口腔科
儿童
无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康复治疗 手术治疗
特殊细菌涂片检查 尿常规 唾液中的细胞 脱落细胞检查 血常规 便常规 细菌的鉴定
重点检查项目1.涂片 刮取病损区表面假膜或分泌物,义齿性口炎刮取义齿基托的组织面,涂于载玻片上,加滴10%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溶液色的白色念珠菌的孢子和菌丝,涂片也可用PAS(过碘酸雪夫染色)染色后再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后孢子和菌丝呈红紫色,易于观察,且可长时间保存。 2.培养 收集患者非刺激性混合唾液2ml,取0.5ml接种在TTC琼脂培养基(含红四氮唑的沙培养基)上,在35℃下培养,1~2天后取出菌落生长情况,形成酵母样菌落,可做涂片和进一步鉴定,第7天仍无菌落生长视为阴性。 3.鉴定 厚膜孢子形成实验是目前鉴定白色念珠菌的最重要特征之一,方法是在玉米吐温培养基中,穿刺接种待检菌,22~25℃培养1~2天,可出现点状灰白色菌落,显微镜下菌丝顶端有厚膜孢子生长。 4.组织病理检查 急性假膜性念珠菌病的假膜是由脱落的上皮细胞,纤维素,食物碎屑,白细胞,细菌和白色念珠菌菌丝组成的一个厚厚的膜层,急性假膜性念珠菌病以菌丝可以侵入黏膜角化层,慢性增殖型念珠菌病病损区组织病理检查,表现为上皮不全角化,可见白色念珠菌菌丝侵入,上皮内有多形核白细胞浸润,在不全角化层中,白细胞聚集形成微小脓肿,有时可见轻,中度异常增生,因此,对慢性增殖型念珠菌病应提高警惕,争取早期活检,明确诊断。 一般无需辅助检查,当病情重,感染蔓延时,应相应做胸片,B超,心电图等检查。
诊断鉴别诊断 根据各型临床表现,配合念珠菌涂片,培养和鉴定,一般比较容易诊断,慢性增殖型念珠菌病应结合组织病理检查。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由柯萨奇A病毒引起的疱疹性咽峡炎相鉴别。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是由许多A组柯萨奇病毒或其他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自限性疾病,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性较强,传播快,呈散发或流行,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侵袭1-7岁儿童。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临床表现为哭闹、拒奶、持续发热、咽部疼痛、流涎。主要症状表现在咽部,初起时咽部充血,咽峡部(扁桃体、软腭及悬雍垂上)可见散在的约小米粒大小的灰白色疱疹,周围绕有红晕,2-3天后逐渐扩大后破溃,形成溃疡。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