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光反射迟钝 发绀 烦躁不安 腹泻 高热 呼吸困难 呼吸衰竭 昏迷 惊厥 精神萎靡
儿科学 小儿消化内科
儿童
消化道传播
药物治疗 对症治疗 支持性治疗
粪细菌培养 血液及骨髓细菌培养 二氧化碳结合力 尿常规 胸部平片 心电图 血常规 血液电解质检查 便常规 药敏试验 CT检查 眼底检查
重点检查项目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大多显著增高。 2.粪便常规 检查:肉眼观察为黏液便,黏液血便,脓血便等,镜检有较多白细胞及红细胞,并可见吞噬细胞。 3.粪便细菌培养:采取粪便脓血或黏液部分立即送检选用适当培养基及反复多次培养可提高阳性率,阳性者宜常规进行菌群鉴定和药敏试验 。 4.快速诊断方法:可采用荧光抗体染色法,免疫染色法或玻片固相抗体吸附免疫荧光技术等快速检测方法,其优点是快速,敏感,简便,但其敏感性与特异性尚有待进一步提高,现在可采用PCR快速诊断。 5.血清电解质及二氧化碳结合力 测定:血钠,血钾,血氯及二氧化碳结合力多偏低。 6.其他检查:包括血培养,DIC检测,毒痢患者易并发DIC根据需要送检。 影像学检查 做X线胸片,心电图,脑CT检查 ,可有助除外其他疾病,特殊检查: 1.甲皱微循环观察:毒痢患儿脑型早期可见甲皱毛细血管襻数减少,休克型可见血色变紫,血流缓慢不均匀严重者有凝血。 2.眼底检查 :可见小动脉痉挛,严重者视网膜水肿,颅内压增高者可见视盘水肿。 3.中心静脉压(CVP)测定:正常值0.59~1.18kPa(6~12cmH2O),CVP主要反映回心血量和右心室排血功能之间的动态关系,不能表示左心功能。 4.其他检查:心电图,X线检查等可按需要进行。
诊断鉴别诊断 1.中毒型痢疾的诊断 起病急,发展快,突然高热,粪便(自然排便或灌肠)检查发现较多白细胞及红细胞,具有下述情况之一者如能排除类似疾病,可诊断为中毒型痢疾。 (1)有中枢神经系统中毒症状:如精神萎靡,嗜睡,躁动,谵妄 ,惊厥,半昏迷或昏迷等。 (2)循环系统症状:如面色苍白,四肢发凉,脉弱,脉压差小,血压下降 等。 (3)呼吸系统症状:如呼吸浅快不规则,叹息样呼吸,双吸气,呼吸减慢,呼吸暂停等。 2.并发DIC的诊断标准 1979年小儿感染性休克座谈会制订的各型诊断标准仍有参考价值,并发DIC的诊断标准,实验室检查:以下5项中有3项异常即可诊断。 (1)血小板进行性减少:<8万/mm3。 (2)凝血时间(试管法)异常:正常为5~10min,高凝状态 时<3min,低凝状态时>12min。 (3)红细胞形态异常:呈盔形,三角形,芒刺状或碎片。 (4)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正常12s,异常时>15s或比正常对照延长3s以上。 (5)纤维蛋白原减少:<1.5g/L或呈进行性下降。 在上述化验项目中,如仅有2项异常,则需加以下纤溶亢进指标中的任一项方可诊断: ①凝血酶凝结时间,正常为20s,异常时>25s或比正常对照延长3s以上。 ②3P试验阳性。 ③优球蛋白溶解试验时间缩短,<2h即为阳性。 ④全血块溶解试验,正常人全血凝固后,一般24h内不溶解,DIC纤溶亢进时可在0.5~2h内溶解。 鉴别诊断 应与下列疾病作鉴别: 1.高热惊厥 本病多见于婴幼儿,过去常有高热惊厥史,惊厥发生在体温上升时且多不反复发作,惊厥后面色好,神志正常,并常可找到引起高热的疾病。 2.大叶肺炎 该病与毒痢均为急性起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早期可致休克 ,脑水肿 ,但X线检查肺部可有大叶或节段性炎性病变。 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脑与毒痢均为急起高热,均有内毒素所致微循环障碍表现,合并惊厥,但下列特征有助鉴别: (1)流脑多发于冬末春初,而毒痢则多见于夏末秋初。 (2)流脑患者70%以上可见皮肤,黏膜出血点及瘀斑。 (3)流脑常有头痛 ,颈强直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症状。 (4)可问流脑疫苗接种史,如已接种疫苗则很少患流脑。 4.流行性乙型脑炎 毒痢与乙脑由于发病年龄及好发季节大致相同,首发症状均为急起高热,伴有精神萎靡,嗜睡,惊厥等神经系统症状,为此需要作好鉴别。 (1)发病时间不同:二病发病时间不同,毒痢多在起病当天发生惊厥,而乙脑多在起病第3~4天后才发生惊厥。 (2)神经系统体征:乙脑有颈强直,Kernig征(+),Babinski征(+)等神经系统体征。 (3)流行疫情:乙脑社会上有流行疫情。 (4)疫苗接种史:问疫苗接种史,如接种过疫苗一般不得乙脑。 (5)脑脊液检查:如确有怀疑,可作脑脊液检查,乙脑蛋白及白细胞增多,糖及氯化物一般正常,毒痢脑脊液正常。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