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小儿药物变态反应

小儿药物变态反应 疾病

疾病首页 疾病知识 在线问诊 找医院 找医生 找药品 文章解读

小儿药物变态反应就诊指南

典型症状

斑丘疹 剥脱性皮炎 结节 贫血 水肿 休克 血管炎 药物过敏反应 药疹 紫癜

  • 建议就诊科室:

    皮肤科 皮肤性病科

  • 易感人群:

    儿童

  • 传染方式:

  •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常见问诊内容

皮肤试验 胸部透视 支气管造影 便常规 皮内试验 皮肤斑贴实验 速发型变态反应皮肤测试 激发试验 尿常规 血常规 皮肤点刺试验 皮肤划痕试验 胸部平片

重点检查项目

1.一般检查 做血,尿,便常规 检查,可发现外周血嗜酸性细胞增高。 2.特异性试验检查 做血清抗体检查和药物过敏的特异性试验检查,旨在明确病人致敏的药物究属何种药物,这是药物过敏防治上的关键问题。 (1)药物过敏特异性试验 但是目前对于药物过敏的特异性诊断虽然方法不少,但正确率不高,假阳性及假阴性均时有出现,药物特异性皮肤试验 的准确性只在50%左右,亦有人报告甚至只有25%,就我们临床上为大量药物过敏病人进行特异性试验的结果看,其病史与皮肤试验结果的符合率亦不到50%。 (2)方法 当前对药物过敏最常用的特异性试验方法有8种:①贴斑法;②抓伤法;③点刺法;④结膜法;⑤舌含法;⑥皮内法;⑦皮窗法;⑧药物激发试验 ,其中以贴斑法,抓伤法,点刺法及皮内法较为常用,其准确性以皮内法为最高,但皮内试验 只能用于某些对皮肤无刺激性的注射用药液,如青霉素,链霉素等,其他剂型均不适用,而且对于某些高度药物过敏者有由皮内试验而引起严重休克反应者,故使用中亦应谨慎小心,药液应经过充分稀释,剂量应严格控制,以防严重过敏的发生。 药物过敏激发试验的采用应持慎重态度,对于有严重过敏反应者一律禁止采用,以防不测,一般较多采用者为口服药物引起胃肠或皮肤反应者;在经过皮肤试验不能得出明确结果时,待病人过敏症状消失,停用一切药物后,口服一次所疑致敏药物的单位剂量,观察24~48h有无胃肠或皮肤过敏反应出现。 (3)假阴性 药物过敏的特异性试验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容易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反应,出现假阴性结果的原因有:①过敏的休克组织不在受试部位的皮肤组织。②受试皮肤对试验药物的可吸收性有限。③试验用药物多数为不全抗原,须与血浆蛋白等结合后方具抗原性。④当病人在应用抗组织胺药物,麻黄素,肾上腺素,皮质激素等时可以影响皮肤反应性。 (4)假阳性 出现假阳性结果的原因有:①药物本身具有非特异刺激性,如酸性,碱性,酊剂,醚类等药物对皮肤均有一定的刺激性。②试验本身的物理性非特异性刺激,如抓伤,点刺,注射,皮肤窗括屑等,均可使皮肤出现一定的非特异反应。③药物中的杂质,染料,赋形剂,矫味剂等亦可能引起过敏,与药物本身的过敏发生混淆。④皮内试验时注入少量空气,亦可能出现假阳性反应。 综上所述,药物过敏的特异性试验尚有不少缺陷,对最后确诊致敏药物尚有一定的限制;但是它在预防严重药物过敏方面还是起了很大作用的,在我国,自从对青霉素,链霉素广泛开展注射前的常规皮肤试验以来,已对预防严重青霉素,链霉素过敏反应发挥了重大作用,即使它目前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药物过敏特异性皮肤试验的实用意义是不容否定的。 (5)药物过敏特异性试验的意义在于 ①参考意义:对于药物过敏的特异性诊断有重要的,阴性结果虽不能完全排除过敏的可能,但阳性结果则对确定过敏药物有很大帮助。 ②确立诊断:如果经过局部皮肤试验而出现了周身性症状,且其表现与该药物过敏时出现的症状一致,则对确立特异性诊断意义重大。 ③帮助诊断:对于由药物过敏而致的接触性皮炎,经过皮肤贴斑试验往往能导致与发病时相似的局部皮肤症状,对帮助诊断有较大意义。 3.放射诊断 包括胸部透视,摄片,支气管造影,鼻窦X线摄影,胃肠造影等,对某些变态反应病亦有重要的诊断意义,特别对过敏性肺炎,过敏性鼻窦炎的诊断,X线检查有特殊的重要价值,此外,X线检查有助于鉴别其他非变态反应性疾病和排除并发症,近代影像诊断包括:B超,CT,磁共振等,必要时亦应用于变态反应病的辅助诊断。 4.药剂诊断 对于某些变态反应病,在经过各种检查不能确认的情况下,亦可以采用某些对变态反应有良效的药物,如肾上腺素,β2受体兴奋药,各种抗组织胺药物,各种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等,进行试探性治疗,如经过用药疗效卓著,则可以从侧面引证变态反应病的诊断,但在进行这种试探性药剂诊断时,必须全面考虑病情,排除所试用药物对病人的禁忌情况和可能产生的副作用。

诊断鉴别

诊断 1.病史 在做出正确诊断之前,应详细了解不良反应发生前和开始时的病史,首先要判断是药物,还是感染原引起的。 2.速发性皮肤试验 有助于诊断IgE介导的超敏反应,如青霉素和胰岛素过敏,对青霉素高度敏感的患儿应先完成安全的快速斑贴试验。 3.斑贴试验 适用于任何药物引起的接触性皮炎患者。 4.实验室诊断 由于各种过敏反应发生的机制不同,因此对药物过敏反应 没有单一的试验方法。 5.激发试验 药物激发试验仅适用于不能根据皮试诊断而临床病史又提示药物过敏者,如对阿司匹林敏感,对局部麻醉药有反应时应用,不过应用时应特别小心,且不宜用于高度敏感的患儿。 鉴别诊断 可根据下述标准, 分析皮疹为变应性还是为非变应性。 1.既往对药物的耐受性:病人对引发变态反应的药物, 过去多能较好耐受。 2.药物剂量:药物变态反应的发生, 多出现在常用的治疗剂量, 有时小于常用剂量也可出现, 故可依此除外毒性反应或蓄积作用。 3.临床表现:药物变态反应的表现, 常与其它物质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相似, 但与药物的药理学作用不同。对治疗中出现的异常现象, 当伴有典型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临床特点,如血清病样反应、 过敏性休克、 荨麻疹、 血管性水肿、 哮喘及接触性皮炎时,应着重考虑药物变态反应的可能性。 4.潜伏期:变态反应的发生, 有肯定的潜伏期, 一般为7~10 d。短于潜伏期时, 因过敏状态还未形成, 对所用药物不会发生反应。过敏状态形成之后, 再用该药, 则在数十分钟至24 h内将发生反应, 一般不超过72 h。 5.反应再发:这种反应一旦发生, 以后再用该药或与其化学构造相似的药物, 既使用量很小, 也可引起再发。 6.好发于易感性个体:这种反应只见于少数有易感性的人。这种人或其家族成员常有变应性疾病的历史。注意不要把其他药物反应看成是药物变态反应。 7.病程的自限性:绝大多数的病程具有自限性, 停用致敏药物后就可以很快消退, 只有少数例外。 8.其他:抗组织胺药物和皮质类固醇激素有较好效果; 有些病人有嗜酸性白细胞增加等。这些都可有助于判断, 但应注意有些其它疾病也可出现类似情况,故只能作为参考。疾病相鉴别。

猜你感兴趣

相关症状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