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哭闹不安 口腔黏膜溃疡 口腔黏膜白斑 拒食 口臭 口炎 溃疡 淋巴结肿大 头痛 细菌感染
口腔科学 口腔科
儿童
无
药物治疗 支持治疗 中医治疗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多,涂片 及细菌培养可明确诊断。 组织病理改变,口腔黏膜充血水肿,上皮破坏有大量纤维素性渗出,坏死上皮细胞,多形核白细胞及多种细菌和纤维蛋白形成假膜,固有层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 一般无需特殊辅助检查。
诊断鉴别诊断 葡萄球菌性口炎发病部位以牙龈为主,覆有暗白色苔膜,易被拭去,但不引起溃疡,口腔其他部位的黏膜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全身症状轻微,涂片可见大量葡萄球菌,细菌培养可明确诊断。 链球菌口炎呈弥漫性急性齿龈口炎,在口腔黏膜急性充血的基础上,出现大小不等的黄色白苔膜,剥去假膜则留有出血糜烂面,不久又重新被假膜覆盖,全身症状明显,常并发有链球菌性咽炎,苔膜涂片或细菌培养检查发现链球菌,即可确诊。 肺炎球菌性口炎多发生于冬春季节,或气候骤变时,好发于硬腭,口底,舌下及颊黏膜,在充血水肿黏膜上出现银灰色假膜,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苔膜涂片或细菌培养检查发现肺炎双球菌而确诊。 口腔黏膜充血,局部形成边界清楚的糜烂或溃疡,在溃疡或糜烂的表面覆盖着一层假膜,呈黄色或灰黄色,界限清楚,假膜不易被擦去,如用力擦去后,下方可见出血的创面,炎性口臭 ,淋巴结肿大压痛,白细胞增高,体温升高,细菌培养可协助诊断。 鉴别诊断 小儿细菌感染性口炎应与病毒性口腔炎相鉴别,根据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易于鉴别。 病毒性口腔炎:发病常常和病毒(这类病毒属于原发性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消化系统疾病及功能紊乱、内分泌变化、精神神经因素、遗传因素及免疫功能的变化等密切相关。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