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热 腹泻 骨髓抑制 剧痛 面色苍白 皮肤瘀点 贫血 缺铁性贫血 食欲减退 瘫痪
内科 内分泌科 儿科学 小儿内分泌科 儿科
儿童
无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维生素C 毛细血管脆性试验 束臂试验 胸部平片 脊椎平片 四肢的骨和关节平片 尿常规 血常规 便常规
重点检查项目体内维生素C营养水平评定: 1.血浆维生素C含量: 正常值0.5%~1.4mg%,患儿低于此值。 2.24h维生素C定量: 正常值20~40mg,患儿低于20mg。 3.维生素C负荷试验 :口服500mg维生素C后,4h尿液中排出量>3mg为正常,1~3mg为不足。 实验室检查: 1.X线检查: 四肢长骨的X线检查,对本病诊断极为重要,从膝,踝,腕部摄取X线片,可以得到坏血病早期诊断的根据,尤以稍稍增厚的和不整齐的白色骺线(显示临时钙化带因钙的积累而加厚),骺线之下靠近骨干的部分出现全宽度的黑色缝或侧角的黑色点,或一三角形的缺损(显示不同程度的骨质稀疏,在X线片上为透亮的缝或点),为本病特征。 病程进展,可见以下几种变化: (1)骨干透明度增加:骨皮质变薄,骨小梁结构萎缩,导致骨干透明度增加,如毛玻璃样。 (2)出现坏血病带:上述的稀疏点或稀疏缝增大,成为全宽度的黑色带,可称为“坏血病带”。 2.毛细血管脆性试验: 束臂试验显示毛细血管脆性增加,70%以上试验阳性。
诊断鉴别诊断 此病危及生命但易治,应详问喂养史,典型的坏血病具有明显的症状,诊断较易,隐性与早期坏血病因缺乏特异性症状诊断较难,应结合喂养史及其他检查,作综合分析。 1.喂养史和临床特点:人工喂养儿未添加含维生素C的辅食,或母乳饮食缺乏新鲜蔬菜或水果,或乳母习惯只吃腌菜等,坏血病的好发年龄(3~18个月),结合前述某些非特异性症状 和喂养史,可提供早期坏血病诊断的线索,如本病已发展到一定阶段或晚期,可根据肢体肿痛,蛙形腿,牙龈及黏膜下出血等症状诊断。 2.X线检查:可以得到维生素C缺乏病早期诊断的根据和本病特征表现,如“坏血病带”等。 3.维生素C治疗后反应:维生素C治疗后迅速好转可作出诊断。 鉴别诊断 根据维生素C摄入不足膳食史,典型临床表现及长骨X线检查改变特征和对维生素C治疗后迅速好转可作出诊断,但需注意本病肢体肿痛与感染性疾病如骨髓炎 ,化脓性关节炎 等鉴别;坏血病肋串珠与佝偻病 区别;肢体假性瘫痪 与脊髓灰质炎 鉴别;出血症状与其他出血性疾病 如血友病 等鉴别。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