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小儿嗜血性流行性感冒杆菌脑膜炎

小儿嗜血性流行性感冒杆菌脑膜炎 (流感杆菌脑膜炎) 疾病

疾病首页 疾病知识 在线问诊 找医院 找医生 找药品 文章解读

小儿嗜血性流行性感冒杆菌脑膜炎的发病原因

(一)发病原因

嗜血性流行性感冒 杆菌为革兰染色阴性短小杆菌,长1~1.5µm,宽0.3~0.4µm,顶端圆,在患者脑脊液中呈球杆状或双球状,有时呈短链状排列,属需氧菌,这种细菌由于氧化还原酶系统不完善,在生长时需要“X”和“V”两种生长辅助因子,“X”因子存在于血红蛋白中,可耐高热,“V”因子存在于血清中,耐热性较差,在血液中“V”因子处于被抑制状态,加热75~100℃,5~10min,抑制物被破坏后始被释放,故分离细菌用巧克力培养基最好,流感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同一血液琼脂平板上培养,由于葡萄球菌能合成较多的“V”因子,并弥散到培养基里,可促进流感杆菌生长,在此混合接种的培养基上,能见到葡萄球菌菌落周围生长的流感杆菌菌落稍大,距葡萄球菌菌落越远的流感杆菌菌落越小,称为“卫星现象”,这一特点有助对此菌的鉴定。

全年均有发病,但以冬春两季多见,夏季极少,一家同时有2个小儿患病者,文献中屡有报告,并谓可占3%,可见其有一定传染性。

(二)发病机制

根据流感杆菌荚膜所含多糖类抗原不同,将其分为a~f 6型,常致脑膜炎的菌型约90%为毒力较强的b型,已证实其抗原为多核糖磷酸(PRP),其次为f型,无荚膜不能分型者一般是非致病菌,在鼻咽部经常存在,细菌内毒素在致病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并不产生外毒素。

流感杆菌多先侵入鼻咽部,引起败血症 ,再发生脑膜炎,绝大多数病儿恢复期血清中抗体含量甚微,但却少有再患流感杆菌脑膜炎者,其理由至今尚未阐明,有人认为,荚膜抗原的抗体对免疫起主要作用,绝大多数人鼻咽部感染症状虽不明显,却因此产生了免疫力,新生儿有来自母体的特异抗体,可获得保护,故本病患者多为3个月~3岁的婴幼儿。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

相关阅读

小儿嗜血性流行性感冒杆菌脑膜炎病因文章

猜你感兴趣

相关症状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