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出血 恶心 烦躁不安 腹水 腹痛 腹泻 过敏性皮炎 排气多 疱疹 皮肤瘙痒
小儿消化内科 儿科学
儿童
无
药物治疗 支持治疗
放射过敏原吸附试验(RAST) 过敏原筛选 激发试验 皮肤点刺试验 皮肤试验 尿常规 胸部平片 胸部透视 血常规 血液生化六项检查 便常规 胃肠道显像 内镜检查
重点检查项目1.非特异实验室检查 多数病例血生化及三大常规检查无异常发现,少数外周血有嗜酸粒细胞轻度增多,低色素性贫血,大便潜血试验和Charat-Leyden结晶体阳性,血清总IgE增高,消化内镜检查 可正常或非特异性胃肠黏膜出血,水肿,这些均不能作为食物过敏的确诊依据。 2.特异性检查 (1)食物变应原的皮肤试验 (skin test of food antigen):根据抗原与结合在肥大细胞表面上相应的IgE结合,刺激肥大细胞脱颗粒而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是初步筛选过敏性食物的主要方法,可在15~20min提供多种食物的皮试结果,在实施该试验前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应严格控制激发食物的数量。 ②激发前2周禁食可疑食物。 ③激发前1周停用抗过敏药物,其他治疗维持最低水平。 ④采用标准记分法进行判断。 ⑤皮肤点刺试验 偶有诱发全身过敏反应的风险,应在具有抢救设备条件下进行。 3岁以上的儿童皮肤试验阴性,一般可排除该食物过敏,阳性一般提示该食物过敏,但也存在一定的假阳性,3岁以下儿童皮试较困难,假阴性的可能性较大。 (2)食物排除法(elimination of diet):病人首先在1~2周内进食普通或基础饮食,目的是清除消化道内原有的食物,使食物变态反应的所有症状消失,为清除期,然后进入食物激发期,每隔2~3天加入一种食物,直到激发出症状,对激发试验 阳性的食物可重复试验一次,以明确致敏食物,食物排除法阳性,只能提示食物过敏,并不能完全证实之,因不能排除其他食物异常反应,故应进行其他试验综合判定,该试验费时,麻烦,但无需特殊仪器和试验条件,适合于门诊进行。 (3)放射变应原吸附试验(radio allergosorbent test,RAST):是利用已知的食物抗原检测患者血清中有无相应的IgE抗体,该方法准确性高,假阳性率低,不受患者用药的影响,但费用昂贵,且不能同时检测多种抗原。 (4)食物与安慰剂对照的双盲试验(the double-blind placebo controlled food challenge,DBPCFC):也称为食物激发试验(food provocative test),是诊断某种特殊食物引起过敏的标准指标,在食物激发试验前1周和激发期间,患者应严格避免接触和食用被测试的食物和可疑的过敏食物,激发试验时,口服经伪装过的小剂量可疑过敏食物(或安慰剂),每隔30~60min剂量加倍,观察以下指标: ①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胃肠道及胃肠道外症状。 ②试验前与试验后6~8h内,周围血的中性粒细胞增多超过3.5×109/L。 ③出现血便或大便潜血试验阳性。 ④在大便黏液中有白细胞。 ⑤Hansel染色后,粪便中有嗜酸粒细胞碎片形成的Charact-Leyden晶体。 以上指标有3项阳性可确诊,2项持续阳性为疑诊,需进一步观察,如果没有激发出症状,食物总量已增加至8g(干重)或平时进食量,可排除速发型过敏反应,可用正常食物量进一步试验迟发型反应。 1.放射诊断 X线检查有特殊的重要价值,包括胸部透视,摄片,胃肠造影等,对某些变态反应病有重要的诊断意义,此外,X线检查有助于鉴别其他非变态反应性疾病和排除并发症,近代影像诊断包括:B超,CT,磁共振等,必要时亦应用于变态反应病的辅助诊断。 2.药剂诊断 对于某些变态反应病,在经过各种检查不能确认的情况下,亦可以采用某些对变态反应有良效的药物,如肾上腺素,β2受体兴奋药,各种抗组织胺药物,各种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等,进行试探性治疗,如经过用药疗效卓著,则可以从侧面引证变态反应病的诊断,但在进行这种试探性药剂诊断时,必须全面考虑病情,排除所试用药物对病人的禁忌情况和可能产生的副作用。
诊断鉴别诊断 食物变态反应的诊断,首先根据详细的病史,皮肤试验或RAST的结果判定,如果疑为IgE介导,应排除有关食物,必要时做盲攻击,但病史中有过严重过敏反 应者或诊断明确者不做,疑为非IgE介导的食物所致胃肠道疾病,其诊断在攻击前和攻击后需做活检,无条件时应做食物的排除和攻击试验,根据病史和(或)皮 肤试验疑为IgE介导的疾病或食物诱发的小肠结肠炎,应排除可疑食物1~2周,其他胃肠变态反应疾病排除可疑食物可长达12周,如果症状未改善,则不大可 能是食物变态反应,不能仅根据皮肤试验或RAST做出Ⅰ型食物变态反应的诊断,许多患者据此被误诊为某种食物所致的食物变态反应,而避免了他们不该禁食的 食物,因此病史和食物的盲攻击对病因的诊断很重要。 鉴别诊断 食物过敏引起的症状具有多样性和非特异性,应与非变态反应所引起的消化道和全身性疾病鉴别,如各种原因引起的消化不良,胆石 症,炎症性肠病,乳糜泻 等。 进食某些食物后引起的不良反应,不能都认为是食物过敏,现引用1984年美国过敏和免疫学会提出的关于食物异常反应的概念如下。 1.食物异常反应(abnormal reaction of food) 食物异常反应是一个总的概念,适用于由摄入的食物和(或)食物添加剂引起的所有异常反应,包括人体对食物成分或添加剂引起的免疫反应(IgE介导和非IgE介导的免疫反应)及非免疫性副反应,如食物不耐受,中毒性,代谢性,药理性和特异体质的反应,以及精神心理因素所引起的异常反应等。 2.食物不耐受(food intolerance) 食物不耐受是指食物和(或)添加剂引起的异常生理反应,是由食物或添加剂引起的非免疫反应(如中毒性,药理性,代谢性,感染性反应及其他非免疫因素所致的异常反应),它与食物异常反应的主要区别是不涉及免疫反应,但可由非免疫因素引起的肥大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参与。 3.食物中毒 (food toxicity/poisoning) 食物中毒是由于进食被毒物污染或本身具有毒性的食物和(或)食物添加剂,在效应部位积累到一定量而产生的全身性疾病,可分为细菌性和非细菌性食物中毒两大类,毒物可来自污染的微生物与食物本身(如河豚,生鱼胆等),也可源于其他化学物质(如砷,汞,有机磷农药等),此异常反应一般无免疫因素参与。 4.药理样食物反应(pharmacologic food reaction) 药理样食物反应指食物及其衍生物和(或)食物添加剂中含有内源性药理作用样物质(如咖啡因,组胺等),摄入机体达到一定量后,产生的某种药物所具有的药理作用及表现。 5.假性食物过敏(food pseudo-allergy) 假性食物过敏多指由于精神及心理因素引起的食物异常反应,其临床表现类似食物过敏,但不涉及免疫机制介导的化学介质的释放。 6.食物过敏(food allergy/hypersensitivity) 食物过敏是指部分人群由食物或食物添加剂引起的免疫反应,进食少量有关食物即可诱发,与食物和(或)食物添加剂的生理作用无关,涉及免疫机制引起的化学介质的释放。 食物中毒,药理样副作用和食物不耐受等一般不涉及机体的免疫反应,与食物的过敏反应不同,临床上应注意区分,尤其应避免将食物过敏反应误诊为食物的毒副作用或食物不耐受。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