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倾向 氮质血症 乏力 腹痛 腹泻 幻觉 昏迷 惊厥 黏液便 贫血
肾病内科 内科
儿童
无
药物治疗 支持治疗
血清总补体 尿常规 尿沉渣 胸部平片 心电图 血清胆固醇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血常规 血红蛋白 血糖 血液检查 便常规 涂片 血压
重点检查项目1.血液检查 严重的溶血性贫血:在数天至数周内可发生反复的溶血,网织红细胞增加,髓母红细胞增加,亲血色蛋白减少,血常规示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下降,血小板下降,持续数天至数周,末梢血涂片 可见到怪异形状红细胞,盔形细胞和破碎的红细胞,生化检查示有代谢性酸中毒,高血钾,高血磷和低血钙,稀释性低血钠,氮质血症,胆红素及转氨酶增高,总蛋白和白蛋白降低,累及胰腺者有高血糖 。 2.尿检查: 血尿,蛋白尿和血红蛋白尿,尿沉渣 镜检有红细胞碎片,白细胞及管型。 3.粪便检查: 典型的腹泻后HUS有赖于粪便细菌培养和血清学分型,用免疫磁分离技术(immunomagnetic separation)分离EHEC 0157:H7,较培养方便快速。 4.Coombs试验: 多为阴性,红细胞酶活性正常。 5.其他 (1)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正常或轻度缩短,Ⅴ,Ⅷ因子正常或稍增加,纤维蛋白裂解产物增加,ATⅢ可减少。 (2)血清C3,C4和CH50可下降,C3可沉积在某些病人的肾小球内,血清IgG浓度开始下降,而IgA和IgM增加,在肾小球系膜区常检出IgM沉积物,纤维蛋白原沉积常见。 (4)有些病人BUN增加。 (5)有些病人血清胆固醇,三酸甘油酯和磷可增加。 其他辅助检查:常规做X线胸片,心电图,B超,脑CT等检查。 1.心电图,B超和X线等检查 并发心肌损害和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者,可有心电图,脑电图,脑CT,脑MRI等相应的异常改变。 2.肾脏病理改变 一般根据光镜所见,将其分为血管型,肾小球型,肾皮质坏死3种病理类型,免疫荧光检查可见IgM,C3及纤维素沉积在肾小球血管壁;电镜可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肿胀和脱落,管腔内有红细胞碎片,血小板和凝聚的纤维素,见到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及球性或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典型的病理特点是在肾脏内有广泛的肾小球血栓形成,本病的肾脏组织学改变分为4组,即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弥散性系膜增生性肾炎,弥散性肾小球硬化,微小病变型。
诊断鉴别诊断 患儿有前驱胃肠症状史,临床见急性溶血性贫血 ,血小板减少和肾功能急性减退,表现为苍白,尿量减少,尿检红细胞,蛋白及管型,血象呈贫血,血小板下降,涂片见异型红细胞和碎片,血生化示急性肾功能衰竭改变,即可诊断本症,本病的诊断依据是: 1.溶血性贫血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的证据。 2.血小板减少。 3.凝血异常 凝血酶时间延长,FDP升高。 4.进行性肾功能损害 BUN和Scr逐渐升高,同时有蛋白尿,血尿,管型尿 。 5.有先驱感染 本病常有先驱感染依据,多见婴幼儿,在成人多见于孕妇及产后。 6.病理变化特点 肾活检见到毛细血管腔内有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肾小动脉呈水肿及纤维素样坏死。 鉴别诊断 本病首先需与TTP相鉴别,此外,还需与恶性高血压 ,SLE,硬皮病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炎 ,有血管内血栓形成 的肾病综合征 以及伴有多器官衰竭的革兰阴性细菌的败血症 相鉴别,婴儿期应注意与中毒性或缺血性肾小管坏死区别,年长儿则应与结缔组织病所致肾脏病变鉴别。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