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功能衰竭 贫血 昏迷 黄疸 红细胞增多 肝脾肿大 腹痛 恶心 蛋白尿 抽搐
大多数红细胞G-6-PD缺乏者无临床表现,有溶血的患者与一般溶血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大致相同,G-6-PD缺乏所致溶血性贫血 有以下5种类型:
1.先天性非球形红细胞性溶血性贫血 (CN-SHA):可在无诱因情况下出现慢性溶血,常于婴幼儿期即发病,约半数病例在新生儿期以高胆红素血症起病,重型者呈慢性溶血过程,具有黄疸 ,贫血,脾肿大三大特征,轻型者平时贫血较轻,无明显黄疸,脾肿大,每于感染或药物诱发溶血时出现溶血危象,可见大红细胞增多 ,红细胞大小不均和异形,间有嗜碱性点彩。
2.蚕豆病(favism):在蚕豆收获的季节便是发病高峰的时期,多发于小儿,母亲吃蚕豆可以通过哺乳使婴儿发病,发病急剧,多于食用蚕豆后数小时至数天发生急性血管内溶血,主要症状为倦怠,头晕 ,苍白,发热,恶心 ,呕吐,腹痛 ,烦渴,食欲减退 ,黄疸,尿色可呈茶色,红葡萄酒色,血红色,酱油色等,严重病例可有少尿 ,昏迷 ,抽搐 ,谵妄 ,脱水 ,酸中毒等表现,体检半数有肝大,少数病例脾大 ,尿检查大多有血红蛋白尿 ,少数表现为尿胆原及尿胆红素增多,有时可见红细胞,白细胞及颗粒管型。
3.G-6-PD缺乏所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 due to G-6-PD deficiency):在G-6-PD缺乏高发地区,G-6-PD缺乏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多在出生后3天内出现黄疸,黄疸的高峰在生后4~7天出现,黄疸程度较重,一般在生后5~8天起黄疸开始消退。
4.药物性溶血(drug induced hemolysis):G-6-PD缺乏者服用氧化性药物后,可引起急性溶血,常于接触氧化性药物后1~2天起病,出现头晕,头痛 ,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倦怠,继而出现发热,黄疸,腹背疼痛,血红蛋白尿 ,尿色从茶色至酱油色不等,与此同时,出现进行性贫血,贫血程度不等,网织红细胞正常或轻度增加,还可出现肝脾肿大 ,少数严重病例可出现少尿,无尿 ,伴酸中毒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而死亡,停药后10~40天,红细胞破坏显著减慢,贫血逐渐恢复,引起G-6-PD缺乏症患者溶血的药物主要有:
(1)抗疟药:伯氨喹,扑疟喹啉,戊奎等。
(2)磺胺类药物:磺胺甲异嚼唑,磺胺吡啶,对氨苯磺酰胺,磺胺醋酰等。
(3)解热镇痛药:乙酰苯胺,氨基比林,保泰松等。
(4)呋喃类:呋喃坦啶,呋喃唑酮,呋喃西林等。
(5)其他:噻唑砜,萘啶酸,尼立达唑,三硝基甲苯,萘(樟脑),亚甲蓝,川莲,甲苯胺蓝等。
5.感染诱发的溶血性贫血(infectious hemolytic anemia):感染也可诱发G-6-PD缺乏者溶血发作,在感染后数天出现血管内溶血,通常表现轻微,但有时也可致严重溶血,诱发G-6-PD缺乏患者溶血的感染,常见的是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肝炎和伤寒,其他还有流行性感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钩端螺旋体病,水痘,腮腺炎,细菌性痢疾 ,坏死性小肠炎,以及沙门菌属,变形杆菌属,大肠埃希杆菌,B链球菌,结核杆菌和立克次体感染等, G-6-PD缺乏症除某些变异型可以发生慢性溶血外,大多数只有在某些诱发因素作用下才会出现溶血。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