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搐 烦躁不安 反应迟钝 疲乏 呛咳 体重增加 无力 斜视 易激惹 小儿哭闹不安
功能神经外科 神经外科 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儿科学 小儿神经内科 小儿神经外科
见于幼儿
无
支持性治疗 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羊水细胞培养染色体检查 脑电图检查 肌电图 神经系统检查 颅脑CT检查 颅脑MRI检查
重点检查项目小儿脑瘫需要做以下检查: 1、电生理检测: ①脑电图(EEG) :约有 80%的脑瘫患儿有脑电波异常,其中偏瘫的脑电图异常率高,也有可能正常,也可表现异常背景活动,伴有痫性放电波者应注意合并癫痫的可能性。 ②脑电地形图(BEAM):检测小儿脑发育与脑波变化。 ③脑磁图。 ④诱发电位:视力 减退或听力障碍者可分别给予视诱发电位和听诱发电位检查。 ⑤肌电图:了解肌肉和神经的功能状态,小儿脑瘫合并肌萎缩者尽可能作此检查。 ⑥脑阻抗血流图(REG):检查头部血管功能和供血情况。 2、 头颅CT,MRI,1/2-2/3的患儿可有异常,但正常者不能否定本病的诊断,大多数脑瘫患者可发现脑萎缩,外部性脑积水,脑软化或脑穿通畸形。
诊断鉴别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可以诊断。 鉴别诊断 脑性瘫痪 综合征常需要与以下疾病鉴别: 1、孤独症:有些孤独症小儿行走时使用脚尖着地,有时误认为是脑瘫痉挛型,但体检可发现跟腱不挛缩,足背屈无障碍,腱反射不亢进,无病理反射,这些特点都可与脑瘫鉴别。 2、先天性韧带松弛症:本病主要表现为大运动发育落后,尤其是独自行走延缓,走不稳,易摔倒,上下楼费力,有时误认为是脑瘫,但本病主要表现为关节活动范围明显增大,可过度伸展,屈曲,内旋或外旋,肌力正常,腱反射正常,无病理反射,不伴有智力低下 或惊厥,有时有家族史,随年龄增大症状逐渐好转。 3、三体综合征: 21三体综合征又称先天愚型,Down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常染色体 疾病,根据其特殊面容及异常体征一般诊断不难,但有些病例新生儿时期症状不明显,只表现活动减少,面部无表情,对周围无兴趣,肌张力明显低下,肌力减弱,有时可误认为是脑瘫肌张力低下型,但本病膝反射 减弱或难引出,这是与脑瘫明显的不同点,而且Moro反射减弱或引不出,确诊本病可查染色体。 4、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 :该病又名硫酸脑苷酯沉积病,患儿出生时表现为明显的肌张力低下,随病情的发展逐渐出现四肢痉挛,肌张力增高,惊厥,共济失调 ,智力进行性减退等,基与脑瘫的鉴别要点在于病情呈进行性发展,检测血清,尿或外周血白细胞中芳香硫酸酶A的活性可确诊。 5、GM1神经节苷脂病:GM1神经节苷脂病 本病分三型,I型(婴儿型)属全身性GMl沉积病,生后即有肌张力低下,吸吮无力,运动发育落后,晚期肌张力增高,呈去大脑强直状态,有时可能与脑瘫相混,但本病病情进展迅速,且有特殊外貌,表现为前额突出,鼻梁凹陷,耳位低,舌大,人中长,面部多毛,病儿发育迟缓,不能注视,有眼震,听觉过敏,惊吓反射明显,早期就出现严重惊厥,约 l~2个月病儿在视网膜黄斑部有樱桃红点,6个月后出现肝脾肿大,脊柱后弯,关节挛缩,晚期呈去大脑强直状态,对外界反应消失,多在2岁以内死亡。GM1神经节苷脂病Ⅱ型只侵犯神经系统,可有运动发育落后,走路不稳,腱反射亢进,有时需与脑瘫鉴别,但本病在婴幼儿期起病,病前发育正常,此点与脑瘫的病程明显不同,本病常表现听觉过敏,惊吓反射增强,多有智力低下及惊厥,但本型无特殊容貌,肝脾不肿大,眼视网膜黄斑无樱桃红点。 6、婴儿进行性 脊髓性肌萎缩 症:进行性脊髓肌萎缩症于婴期起病,肌无力呈进行性加重,肌萎缩明显,腱反射减退或消失,常用呼吸肌功能不全而反复患呼吸道感染,肌肉活组织检查可助确诊。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