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式呼吸 抽搐 耳鸣 发绀 烦躁不安 复视 高热 呼吸衰竭 昏迷 昏睡
神经外科 外科
儿童
无
药物治疗 病因治疗 康复治疗
脑脊液常规检验(CSF) 脑脊液压力 尿常规 脑电图检查 颅脑CT检查 血常规 便常规 颅内压监测 头颅平片 颅脑MRI检查 脉搏
重点检查项目测定颅内压利用生物物理学方法,直接测量颅腔内压力,是诊断颅高压较准确的方法,因这些方法多为有创性,脑损伤及合并感染往往难以避免,临床应用时要权衡利弊,注意测定颅内压力时必须令小儿处于安静状态,放松颈,胸与腹部,使之均不受压,而后记录读数方比较可靠。 1.腰椎穿刺测脑脊液压力 正常人侧卧时,全身肌肉放松,做腰椎穿刺用玻璃测压管,所测脑脊液初压(未放出脑脊液前的原始压力)与脑室液压力相等,故可代表颅内压,但若脊髓蜘蛛膜下腔有阻塞时,腰椎穿刺所测得的脑脊液压力不能代表颅内压,正常呼吸时脑脊液压力可有0.1~0.2kPa(10~20mmH2O)的波动,当蜘蛛膜下腔阻塞时,此波动消失,每次脉搏 脑脊液压力有0.02~0.05kPa(2~5mmH2O)的变化,当蜘蛛膜下腔阻塞,脑脊液黏度增加,或枕骨大孔疝形成时,此压力变化甚小或消失,若每次脉搏的脑脊液压力变化大,提示有交通性脑积水,蜘蛛膜下腔阻塞时,腰椎穿刺测脑脊液压力来观察颅内压不是很敏感,且测定值低于实际颅内压。 2.侧脑室穿刺测压 此法最准确而又较安全,在监测颅压的情况下,还可进行控制性脑脊液引流,达到减压治疗的目的,脑室穿刺对前囟未闭的患儿操作较易,前囟已闭者须作颅骨钻孔,严重颅高压患儿由于脑实质肿胀,脑室受压变小,移位,穿刺往往不易成功。 3.前囟测压 利用非损伤性颅压监测仪直接测定前囟压力,适用于前囟未闭者。 4.直接颅压监测法 将感应器放置在患儿脑室,蛛网膜下腔,硬膜外,将换能器与有压力监测装置的监护仪或特制的颅压监测仪相连,直接在荧光屏上读数。 5.X线 慢性颅高压颅骨片上可见指压迹征,骨皮质变薄,骨缝裂开,脑萎缩等,急性颅高压上述表现不明显。 6.CT扫描 根据人体各组织对X线不同的吸收系数,应用CT扫描使之图像化,急性颅高压表现为脑组织丰满,脑沟回变浅,外侧裂缩小或消失,脑室受压缩小,中线结构移位等,慢性颅高压时,可见外部性脑积水,脑萎缩。 7.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 用此法检查脑内含液量的变化较CT扫描敏感,并可观察到脑疝的形成,出现脑水肿时T1和他象值均延长,因此在T1加权像上呈长T1低信号或等信号,在T2加权像上呈他高信号。 8.脑电图 小脑幕切迹疝时,引起脑组织移位和循环障碍,出现疝侧颞叶慢波,是脑干网状结构功能紊乱所致,有时两侧额叶及颞叶出现对称的同步中或高幅度慢波。 9.经颅多普勒超声 可无创探测颅底Willis环大血管血流速度,了解脑血流动力学改变,颅高压时TCD主要表现频谱高尖,血流速度减低,以舒张期流速降低为主,伴阻力指数和波动指数增高等。
诊断鉴别诊断 1.病史 病史中存在导致脑水肿或颅压增高的原因。 2.临床表现 患儿有颅高压的症状与体征,小儿颅高压时常常缺乏主诉和特异表现,且当颅压增高时可通过前囟膨隆,骨缝裂开进行代偿,使临床症状不典型,因此,必须全面分 析病情,进行综合判断,方能及时做出诊断,虞佩兰提出小儿急性脑水肿临床诊断的主要指标和次要指标各5项,具备1项主要指标及2项次要指标时,即可诊断。 (1)主要指标为:①呼吸不规则 ;②瞳孔不等大或扩大;③视盘水肿;④前囟隆起或紧张;⑤无其他原因的高血压 (血压大于年龄×0.027+13.3kPa)。 (2)次要指标:①昏睡 或昏迷;②惊厥和(或)四肢肌张力明显增高;③呕吐;④头痛;⑤给予甘露醇1g/kg静脉注射4h后,血压明显下降,症状,体征随之好转。 在临床工作中此诊断标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3.脑疝的临床诊断 (1)小脑幕切迹疝:在颅高压临床表现的基础上,出现双侧瞳孔大小不等 ,和(或)呼吸节律不整的一系列中枢性呼吸衰竭 的表现。 (2)枕骨大孔疝:在颅高压临床表现的基础上,先有或无小脑幕切迹疝的表现,瞳孔先缩小后散大,眼球固定,中枢性呼吸衰竭发展迅速,短期内呼吸骤停。 4.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合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做出诊断。 鉴别诊断 与引起脑水肿的各种病因相鉴别,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辅助检查进行鉴别诊断。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