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梁低 脆性X综合征 耳聋 肝脾肿大 关节强直 脊髓压迫 角膜混浊 截瘫 颈短 麻痹
内分泌科 内科 其他科室 预防保健科 儿科学 小儿康复科
儿童
无
手术治疗 支持性治疗 康复治疗
尿常规 脾脏超声检查 电测听 脑电图检查 婴儿智力测试 血常规 酶学检查 肝脏超声检查 尿液粘多糖检测 脊椎平片 四肢的骨和关节平片
重点检查项目1.尿黏多糖测定 通常用甲苯胺蓝法做定性试验,患者尿液呈阳性反应。 2.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可以区分尿中排出黏多糖的种类,并进行分型。 3.酶学分析 根据测定白细胞,成纤维细胞中的特异性酶活性,以及尿中排出的黏多糖类型,可以对黏多糖病分型。 4.末梢血白细胞,淋巴细胞和骨髓血细胞中可见到异染的大小不等,形态不同的深染颗粒,有时呈空泡状,颗粒称Reilly颗粒,经证实为黏多糖。 5.骨骼X线检查 骨质较疏松,骨皮质变薄,颅骨增大,蝶鞍增大,脊柱后凸或侧凸,椎体呈楔形或扁平,胸,腰椎体前下缘呈鱼唇样前突或呈鸟嘴突,肋骨脊柱端细小,胸骨端增宽,呈飘带状,掌骨短粗,基底变尖,指骨远端窄圆,腕骨骨化中心发育成熟延迟。 6.B超检查 可发现肝,脾和心脏肿大,心肌功能下降。 7.电测听检查 听力下降。 8.脑电图 可见异常脑波。 9.智力检测 智力水平下降。
诊断鉴别诊断 1.根据临床特征,特殊面容和体征,X线片表现以及尿黏多糖阳性,可以做出诊断。 2.家族史 有黏多糖病人的家族史对早期诊断有帮助。 鉴别诊断 黏多糖病各型的临床诊断根据临床表现,主要是X线多发骨骼发育不良和尿中排出的不同黏多糖,而考虑为本病,确诊必须测有关酶的缺乏,另外本病应与佝偻病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黏脂累积病各型,甘露糖累积病,GML神经节苷脂沉积病 等鉴别,这些疾病临床表现与黏多糖病有相似之处,但尿中黏多糖排量不增加。 1.多发性硫酸酯酶缺乏病(multiple phospho-esterase deficiency) 可有很轻的黏多糖病的临床表现和X线特征,而智力和神经系统的损伤比Hurler和Hunter病进展更迅速,如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 因肝脾肿大常引起怀疑为黏多糖病,尿中常可测出黏多糖和硫脂类物常阳性。 2.GML神经节苷脂病(GML gangliosidosis) GML神经节苷脂病是指一般的涎酸己糖神经节苷脂病,为脂质沉积病,与黏多糖病的临床表现有相似之处,一般发生于婴儿期病情严重,有智力落后,肌张力减低,肝脾肿大,50%以上有视网膜樱桃红斑 点。 3.甘露糖病(mannosidosis) 特点为精神运动发育落后(psychomotor retardation),还可有Hurler病的面容,肝脾肿大,肌张力低和轻度多发性骨营养不良,但尿中无黏多糖而为含甘露糖的寡糖。 4.岩藻糖病(fucosidosis) 有面容粗糙,肝脾肿大和严重的精神运动落后及多发骨营养不良,组织中沉积和尿中排出的为含果糖的寡糖。 5.门冬酰葡糖胺尿症(aspartylglucosaminuria) 常与Hurler和Hunter综合征相混淆,患儿出生正常,不久出现进行性面容粗糙,鼻梁宽和低平或凹陷,鼻孔向前,厚唇,颈短,肝脾大 等,尿排出门冬酰葡糖胺。 6.黏脂病(mucolipidosis) 黏脂病亦应与黏多糖病鉴别,黏脂病Ⅰ型,Ⅱ型的临床表现与Hurler综合征有相似的多发骨营养不良的畸形,而黏脂病的视网膜樱桃红斑更为常见;还有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病变伴肌阵挛的发作,肌肉萎缩,常有舞蹈性手足徐动性运动和眼球震颤 ,尿中排出柳酸结合寡糖增多。 7.脊椎骨骺营养不良(spondylo-epiphyseal dysplasia) 常与黏多糖病Ⅳ型相混,但本病尿中黏多糖阴性。 8.Kneist综合征 临床表现与黏多糖病Ⅳ型极为相似,尿中排出硫酸角质素,但本综合征的黏多糖病Ⅳ型缺乏的N-乙酰-半乳糖苷-6-硫酸酶和β-半乳糖苷酶均正常,其病因尚未明确。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