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鼻 短颈 肝脾肿大 脊柱和四肢畸形 脊柱弯曲 角膜混浊 四肢无力 桶状胸 膝内翻膝外翻或髋内翻 “鸭步”步态
内分泌科 内科 其他科室 预防保健科 儿科学 小儿康复科
儿童
无
对症治疗 手术治疗 支持性治疗 康复治疗
尿常规 尿液粘多糖检测 脊椎平片 四肢的骨和关节平片 头颅平片
重点检查项目患儿尿中排出的黏多糖类多为硫酸角质素,偶尔也有硫酸软骨素。 对非典型病例可作下列实验室检查: 1.黏多糖检查 约半数病例,周围血或骨髓的白细胞瑞忒或吉姆萨染色时,可在分叶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中检测到深紫色,大小不等,形状不同的异常颗粒,往往成丛存在,有时可含有空泡,此种颗粒曾被称为Reilly颗粒,后经组织化学证实为黏多糖。 2.皮肤成纤维细胞培养 亦有同样的异常染色颗粒。 3.尿黏多糖酸检查 病儿及部分亲属尿内有较多的黏多糖酸。 本型X线表现脊椎骨发育不良,普遍性椎体变扁,横径增大,尤前后径增加著,椎体前缘呈楔形,椎体前缘中部骨质如鸟嘴状突出,椎体上下缘不规则,椎间隙变宽,个别椎体发育小而不规则,并向后移位,引起脊椎后突成角畸形,多见于胸腰椎交界处,这些典型改变多发生于下段胸椎及上段腰椎,第二颈椎齿状突小或缺如,颅骨无明显改变,蝶鞍大多正常,部分病人蝶鞍小或增大,尺桡骨远端倾斜,掌骨近端有锥状变形,股髋外翻,髋臼扩大。
诊断鉴别1.根据临床特征 特殊面容和体征,X线片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可以作出诊断。 2.家族史 有黏多糖病人的家族史对早期诊断有帮助。 与黏多糖Ⅰ型鉴别,X线改变与Ⅰ型大致相同,二者区别是本型脊柱骨发育不良,椎体普遍变扁,前缘呈楔形,椎体上下缘不规则,间隙变宽,个别椎体发育小向后移位,引起脊椎后突或角畸形多见于胸腰椎交界处。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