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
1.诊断标准
目前,国际上常采用Lennard-Jones标准,国内采用1993年太原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及疗效标准》,两者均强调排除性诊断,内镜及组织学特征。
(1)Lennard-Jones标准(Lennard-Jones standard):有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表现者,符合下列标准则提示本病的诊断。
①首先必须排除下列疾病:
A.感染性结肠炎(infective colitis),根据微生物学检查。
B.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根据有易患因素,病变分布特点和组织学检查。
C.放射性结肠炎(radioactive colitis),根据病史。
D.孤立性结肠溃疡(isolated colonic ulcer),根据病变部位和组织学特征。
E.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根据X射线检查有小肠病变,体检发现肛门病变 ,活组织检查有肉芽肿 。
②必须包括下列条件:
A.活组织检查显示弥漫性的黏膜炎症,无肉芽肿形成。
B.内镜或钡剂灌肠检查发现,炎症累及直肠和部分或全结肠,病变从直肠开始,连续不断地由远端向近端逆行发展。
(2)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标准(太原,1993):
①临床表现:不仅有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黏液血便,腹痛,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而且不应忽视少数只有便秘而无血便的患者,既往史及体检中要注意关节,眼,口腔,肝脾等肠外表现。
②结肠镜所见:
A.黏膜有多发性浅溃疡,伴充血,水肿,病变大多从直肠开始,且呈弥漫性分布。
B.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黏膜血管模糊,质脆易出血,或附有脓性分泌物 。
C.可见假性息肉 ,结肠袋往往变钝或消失。
③黏膜活检:组织学检查呈炎症性反应,同时常可见糜烂,溃疡,隐窝脓肿 ,腺体排列异常,杯状细胞减少及上皮变化。
④钡剂灌肠检查:
A.黏膜粗乱及(或)有细颗粒变化。
B.多发性浅龛影或小的充盈缺损。
C.肠管缩短,结肠袋消失可呈管状。
⑤手术切除或病理解剖:可见肉眼或组织学的溃疡性结肠炎特点。
(3)在排除相关疾病后诊断:在排除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等感染性结肠炎及克罗恩病,缺血性结肠炎,放射性结肠炎的基础上,可按下列标准诊断:
①根据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中之一项和(或)黏膜活检可以诊断本病。
②根据临床表现及钡剂灌肠之一项可以诊断本病。
③临床表现不典型而有典型的结肠镜检查表现或钡剂灌肠检查典型改变者,可以诊断本病。
④临床表现有典型症状或典型既往史,而目前结肠镜或钡剂灌肠检查并无典型改变者,应列为“疑诊”随访。
2.主要临床特点
最常见的症状为反复发作性结肠炎,急性发作时表现为血性腹泻,发热,腹痛,病儿表现有面色苍白 ,贫血,营养不良,青春发育延迟,临床上溃疡性结肠炎应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肠炎,肠结核,局限性结肠炎(Crohns病),结肠肿瘤相鉴别。
3.主要辅助检查
钡灌肠及乙状结肠镜检是有价值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鉴别诊断
1.慢性细菌性痢疾 (chronic bacillary dysentery):常有急性细菌性痢疾病史,抗菌治疗有效,粪便培养可分离出痢疾杆菌,结肠镜 检查时取黏液脓血培养,阳性率较高。
2.慢性阿米巴痢疾 (chronic amebic dysentery):病变主要侵犯右侧结肠,也可累及左侧结肠,结肠溃疡较深,边缘潜行,溃疡间的黏膜多属正常,粪便检查可找到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或包囊,抗阿米巴治疗有效。
3.克罗恩病 (Crohns disease):病变主要侵犯回肠末端,腹痛 多位于右下腹或脐周,里急后重少见,粪便常无黏液脓血,腹部肿块 ,瘘管形成,肛门及直肠周围病灶较多见,X射线钡剂造影检查 于回肠末端可见线样征,乙状结肠检查多正常,若累及直肠,可见病变部位黏膜呈卵石样隆起,有圆形纵行溃疡,病变呈节段性分布。
4.结肠癌 (carcinoma of colon):多见于中年以后,直肠指检可触到肿块,结肠镜检查对鉴别诊断有价值,活检可确诊。
5.肠易激综合征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伴有全身神经官能症,粪便有黏液但无脓血,结肠镜检查无器质性病变证据。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