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凹征 鼻翼扇动 呼吸困难 发绀 烦躁不安 头痛 意识障碍 嗜睡 肝功能受损 心率增快
呼吸内科 内科 其他科室 急诊科 重症监护室
儿童
无
药物治疗 支持治疗
二氧化碳结合力 血氧饱和度 氧分压 心电图 标准碳酸氢盐(SB) 血红蛋白 血液酸碱度(pH) 动脉血气分析 血液电解质检查 血液生化六项检查 血常规
重点检查项目1.酸碱度 pH是一项酸碱度指标,正常为7.35~7.45,平均值为7.40,静脉血pH较动脉血低0.03左右,pH>7.45提示碱血症,pH<7.35提示酸血症,pH正常提示正常的酸碱平衡,代偿性的酸(碱)中毒或复合型酸碱平衡失调,一般认为,pH<6.8或>7.8时难以存活,人类耐酸的能力较强,[H ]上升到正常3倍仍可生存;而对碱的耐受力则较差,[H ]下降至正常的一半时即危及生命,但若代谢性酸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同时存在,pH有时亦可正常,所以单凭一项pH仅能说明是否有酸,碱血症,还必须结合其他酸碱指标(如PaCO2,HCO3-,BE等),生化指标(如血钾,氯,钙)及病史才能正确判断是否酸(碱)中毒,或是复合型酸碱中毒。 2.标准碳酸氢盐(SB)与实际碳酸氢盐(AB) SB是指隔绝空气的全血标本,在标准条件下(温度38℃,PaCO2 5.33kPa,血红蛋白完全氧合即血氧饱和度 达100%)测得的碳酸氢根离子[HCO3-]浓度,因影响[HCO3-]的PaCO2及SaO2已还原到正常条件,所以由呼吸性酸碱失衡带给[HCO3-]的影响已被消除,故SB的增减反映了体内[HCO3-]的储备量,反映了机体代谢性酸碱平衡的定量指标,正常值为22~27mmol/L。 AB是直接自血浆中测得的[HCO3-],即与空气隔绝的全血标本,未经任何处理测得的碳酸氢根离子值,它同时受代谢和呼吸两方面因素的影响,正常情况下AB=SB,AB与SB的差值反映了呼吸因素对酸碱平衡影响的程度,AB>SB时,提示体内CO2潴留,多见于通气功能不足导致的呼吸性酸中毒或代谢性碱中毒;AB 3.碱剩余 (BE)或碱缺失(-BE) 碱剩余或碱缺失是指在标准条件下(38℃,PaCO2 5.33kPa,血红蛋白为150g/L,血氧饱和度为100%),将1L血液滴定到pH 7.4所需的酸或碱的量,如pH>7.40,需用酸滴定,称为碱剩余(BE);若pH<7.4,需用碱滴定,则称为碱缺失(BD或-BE),其正常范围:新生儿为-10~-2mmol/L,婴儿为-7~-1mmol/L,儿童为-4~+2mmol/L,成人为±3mmol/L,因不受呼吸因素影响,通常只反映代谢的改变,其意义与SB相似。 BE又分为实际碱剩余(ABE)和标准碱剩余(SBE)两种,ABE即实测之BE,它反映全血的碱剩余,SBE反映组织间液的碱剩余,因为组织间液是机体细胞所处的确实的外环境,所以,SBE较ABE更能理想地反映机体的碱剩余。 4.二氧化碳结合力 (CO2CP) CO2CP是指把静脉血浆标本,用正常人肺泡气(PaCO2为5.33kPa)平衡后所得的血浆CO2含量,亦即血浆中HCO3-所含的二氧化碳量,主要是指化合状态下的CO2量,是HCO3-的近似值,正常值成人为23~31mmol/L(55~70Vo1%),小儿较低,为20~29mmol/L(45~65Vo1%),CO2CP受代谢和呼吸两方面因素的影响,CO2CP减低,提示为代谢性酸中毒(HCO3-减低)或呼吸性碱中毒(CO2排出过多),反之亦然,但在混合性酸碱紊乱时并无决定性的意义,例如在呼吸性酸中毒时,pH下降而CO2CP却上升;反之,呼吸性碱中毒时CO2CP却下降,因此,CO2CP在呼吸性酸碱平衡时并不能反映体内真正的酸碱平衡状态。 5.二氧化碳总量(T-CO2) 指血浆中各种形式存在的二氧化碳的总和,包括离子化部分的HCO3-,存在于HCO3-,CO3-和RNH2COO以及非离子化的HCO3-和物理溶解的CO2等的总和,正常值成人为24~32mmol/L,小儿为23~27mmol/L。 6.动脉血氧分压 (PaO2) 是指血浆中物理溶解的O2分子所产生的压力,动脉血氧分压能较好地反映肺的功能情况,主要用于呼吸性缺氧时,PaO2,SaO2(氧饱和度),O2CT(氧含量或CO2,指每100ml血液中所含氧的总量,包括血红蛋白携带的氧和溶解的氧)都可以反映机体缺氧的情况,但敏感程度不尽一致,SaO2和O2CT受血红蛋白的影响,例如,贫血的患儿即使SaO2正常,仍可能缺氧,而PaO2不受其影响,因而PaO2是判断有无缺氧的良好指标,但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时,必须了解是否吸氧,因为吸氧与不吸氧意义完全不同,因此最好在不吸氧情况下进行测定。 PaO2正常值为10.64~13.3.kPa(80~100mmHg),新生儿为8~11.0kPa(60~80mmHg),静脉血氧分压为5.3kPa(40mmHg),一般认为,PaO2在7.98kPa(60mmHg)以上不致造成缺氧状态,此时SaO2为90%,正是氧离解曲线开始转折的部位,在此以下,随着氧分压的下降,SaO2即可降至75%,临床上已有明显的发绀。 7.二氧化碳分压(PaCO2) 是指溶解在动脉血中二氧化碳所产生的压力,由于CO2的弥散能力较大,约为氧的25倍,故可认为,PaCO2基本可以代表肺泡内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可以反映肺泡通气量大小,是反映肺泡通气功能的良好指标,因此,在肺泡间质水肿,淤血,渗出时,氧的交换已有明显减少,但二氧化碳交换仍可正常,如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减低,二氧化碳分压正常,即提示换气功能障碍,但如动脉血氧分压减低且伴二氧化碳分压增加,说明通气不足。 PaCO2正常值为4.66~5.99kPa(35~45mmHg),小儿偏低,为4.5~5.3kPa(34~40mmHg),可能与小儿新陈代谢较快,呼吸频率较快有关,静脉血PCO2较动脉血的PCO2高0.8~0.93kPa(6~7mmHg)。
诊断鉴别诊断 虽然血气分析是诊断呼吸衰竭的主要手段,但对患儿病情的全面诊断和评价,不能只靠血气,还要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手段做出全面的诊断分析。 1.病史 在有众多仪器检查手段的当前,仍应重视详细了解病史,这对呼吸衰竭诊断的重要性在于,它常是其他诊断手段所不能代替的,不但有助于我们了解病情发生的基础,还便于有针对性地治疗,以下是需要注意询问了解的内容。 (1)目前疾病:目前患何种疾病,有无感染或大手术,这都是容易发生ARDS的高危因素;有无肺,心,神经系统疾患,这些疾患有可能导致呼吸衰竭;有无代谢疾患,尿毒症或糖尿 病酸中毒的呼吸表现可酷似呼吸衰竭,要注意鉴别。 (2)有无意外情况:有无突然导致呼吸困难的意外情况,如呕吐误吸或异物吸入,这在婴幼儿尤易发生;是否误服了可抑制呼吸的药物。 (3)有无外伤史:颅脑外伤,胸部外伤均可影响呼吸,有无溺水或呼吸道烧伤。 (4)患儿曾接受何种治疗处理:是否用过抑制呼吸的药物,是否进行了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有无因此导致气胸 。 (5)既往史:有无发生呼吸困难的既往史,有无哮喘或呼吸道过敏史。 (6)新生儿病史:要注意围产期病史,如母亲用药情况,分娩是否顺利,有无早产,是否有宫内窒息 ,有无引起呼吸窘迫的先天畸形(如横膈疝,食管闭锁 )。 2.可疑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 呼吸困难和气短 的感觉,鼻扇,呼吸费力和吸气时胸骨上,下与肋间凹陷都反映呼吸阻力增大,患儿在竭力维持通气量,但并不都表明已发生呼吸衰竭,而呼吸衰竭患儿也不一定都有上述表现,呼吸衰竭时呼吸频率改变不一,严重者减慢,但在肺炎和ARDS早期,可以呼吸增快,胸部起伏情况对判断通气量有参考价值,呼吸衰竭时呼吸多较浅,呼吸音减弱 ,有经验者从呼吸音大致能粗略估计进气量的多少。 3.血气分析 (1)婴幼儿时期:PaO2,PaCO2和剩余碱(BE)的数值均较儿童低,不同年龄患儿呼吸衰竭的诊断应根据该年龄组血气正常值判断;忽略婴幼儿与儿童的不同,应用同一标准诊断呼吸衰竭是不妥当的。 (2)PaO2,PaCO2意义:通常PaCO2反映通气功能,PaO2反映换气功能,若PaO2下降而PaCO2不增高表示为单纯换气障碍;PaCO2增高表示通气不足,同时可伴有一定程度PaO2下降,但是否合并有换气障碍,应计算肺泡动脉氧分压差,比较简便的方法是计算PaO2与 PaCO2之和,此值小于14.6kPa(110mmHg)(包括吸氧患儿),提示换气功能障碍。 (3)中枢性还是外周性呼吸衰竭:对于通气不足引起的呼吸衰竭,要根据病史和临床区别为中枢性还是外周性,中枢性通气不足常表现呼吸节律改变,或呼吸减弱,外周通气不足,常有呼吸道阻塞 ,气体分布不均匀或呼吸幅度受限制等因素,大多有呼吸困难。 (4)换气障碍的性质和程度:对于换气障碍引起的呼吸衰竭,可根据吸入不同浓度氧后血氧分压的改变,判断换气障碍的性质和程度,吸入低浓度 (30%)氧时,因弥散功能障碍引起的,PaO2下降可明显改善;因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引起者可有一定程度改善;因病理的肺内分流增加引起者,吸氧后 PaO2升高不明显,根据吸入高浓度(60%以上)氧后动脉PaO2的改变,可从有关的图中查知肺内分流量的大小。 4.病情的评价 对呼吸衰竭患儿病情的全面评价,除肺功能外,要结合循环情况和血红蛋白数值对氧运输做出评价,患儿是否缺氧,不能只看PaO2,而要看组织氧供应能否满足代谢需要,组织缺氧时乳酸堆积。 要在病情演变过程中根据动态观察做出诊断,对呼吸性酸中毒患儿要注意代偿情况,未代偿者血液pH值下降,对患儿影响大,代偿能力受肾功能,循环情况和液体平衡各方面影响,急性呼吸衰竭的代偿需5~7天,因此,若患儿发病已数天,要注意患儿既往呼吸和血气改变,才能对目前病情做出准确判断,如发病2天未代偿的急性呼吸衰竭与发病8天已代偿的呼吸衰竭合并代谢性酸中毒可有同样的血气改变(PaCO2增高,BE正常)。 鉴别诊断 临床须鉴别各种病因引起的呼吸衰竭,首先须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出量降低等病因引起的PaO2下降和PaCO2升高;其次须鉴别各种不同的引起急性呼吸衰竭 的病因,可借助病史,临床表现和多种辅助检查手段确诊,注意两种不同类型的呼吸衰竭,呼吸道梗阻为主或肺部广泛病变为主所致的呼吸衰竭的鉴别。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