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实变 腹泻 高热 呼吸困难 呼吸衰竭 昏迷 肌痛 咳嗽 咳痰 啰音
呼吸内科 内科
儿童
呼吸道传播
药物治疗 对症治疗 支持性治疗
耳、鼻、咽拭子细菌培养 胸水检查 尿常规 心电图 血常规 免疫电泳 血液生化六项检查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重点检查项目1.常规和生化检查 大部分患儿血白细胞>10×109/L,中性粒细胞核左移,白细胞减少者预后差,蛋白尿,镜下血尿,肝功能异常,低钠血症也是本病特征之一,ESR中度增快,脑脊液检查常为阴性,少数压力增高,单核细胞升高至(25~100)×106/L。 2.特殊实验室检查 (1)病原菌检查 从分泌物,血,痰,胸腔积液等标本培养病原菌较困难,阳性率不高,且培养需时1周以上,因而难以及时做出诊断,若待检标本为痰,则需在培养基中加多黏霉素,万古霉素等,并经酸化痰液,可提高阳性率,其中以气管吸取物培养阳性率最高,阳性结果可确诊本病,目前多采用BCYE培养基。 (2)细菌及其抗原成分检测 ①直接荧光抗体染色法(DFA):特异性高达94%以上,但敏感性在40%左右,2h内可获结果,有利于早期诊断。 ②基因探针技术检测标本中的微生物:采用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在基因水平检测和鉴定军团菌的方法,已受到广泛重视,探针方法比较快速,但技术要求高,对其特异性目前有争论,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进一步进行研究是目前正在开展的工作。 ③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放射免疫测定法(RIA):检测尿中嗜肺军团菌抗原物质,适用于嗜肺军团Ⅰ型军团菌肺炎的早期诊断,检出率较高,达80%,特异性也较强,应用最广。 (3)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 特异性IgM抗体在感染后1周左右即可检测,IgG 抗体约2周开始上升,血间接荧光法(IFA)是目前国内应用最多的方法,另也可用微量凝集试验(mAA),对流免疫电泳试验(CIF),血清抗体测定对军团菌的诊断存在两个问题,一为患病后抗体可存在数月到3年,因而血清抗体阳性者难以区分是以往得病还是现在患病,其次有交叉抗体存在,如鹦鹉热衣原体,假单胞菌,变形杆菌,大肠埃希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杆菌,支原体感染患儿有与军团菌交叉抗体存在, X线胸片最初表现斑片状,结节状浸润阴影,常表现为下叶肺泡实变或呈肺泡-间质混合性病变,一般初起为单侧局限性,后发展为双侧弥漫性肺炎,约半数有胸腔积液,其他根据病情需要做B超,心电图,脑电图等检查。
诊断鉴别诊断 依靠临床表现难以及时做出诊断,确诊需要依靠实验室检查: 1.病原分离 :从呼吸道分泌物,胸腔积液,血液或肺组织中分离出军团菌是最有力的诊断证据。 2.抗原检测: 方法有直接免疫荧光法(DFA),乳胶凝集法,放射免疫法,ELISA等较快速的诊断方法,目前最常用的是DFA法。 3.血清学检查: 最常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测定患儿血清抗体滴度,恢复期双份血清较急性期升高4倍或以上,达到≥1∶128,或单份恢复期血清滴度≥1∶256即可 确诊,该方法主要用于回顾性诊断,也有用ELISA法测定血清抗体,IgG抗体效价≥1∶160有诊断意义,该方法适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4.缺乏特异性: 本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但有以下几种情况者高度怀疑本病,对诊断可供参考: (1)流行病学,肺炎集体发生,与装有空调和冷热水系统的医院或托儿所有关。 (2)肺炎持续高热 而相对缓脉 ,病初无上感症状,呼吸系统症状相对较少,而精神神经系统症状较多。 (3)肺炎伴水样腹泻 ,肝肾功能异常。 (4)呼吸道分泌物涂片上有大量中性粒细胞,而用革兰染色很少发现细菌,且普通细菌培养为阴性。 (5)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类和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治疗无效。 5.确诊 (1)呼吸道分泌物,痰,血或胸腔积液在特殊培养基中培养有军团菌生长;或呼吸道分泌物直接荧光法检测阳性;或血间接荧光法(IFA)检查前后两次抗体滴度呈4倍或4倍以上增高达1∶128或以上。 (2)血试管凝集试验(TAT)检测前后两次抗体滴度呈4倍或以上增高,达1∶160 或以上。 (3)血微量凝集试验(MAA)检测前后两次抗体滴度呈4倍或以上增高,达1∶64或以上,如单次IFA>1∶256,TAT>1∶320,结合临床X线可考虑军团菌肺炎可能。 鉴别诊断 军团菌肺炎应与支原体肺炎、流感病毒性肺炎等鉴别。 (1)呼吸道分泌物,痰,血或胸腔积液在特殊培养基中培养有军团菌生长;或呼吸道分泌物直接荧光法检测阳性;或血间接荧光法(IFA)检查前后两次抗体滴度呈4倍或4倍以上增高.达1∶128或以上。 (2)血试管凝集试验(TAT)检测前后两次抗体滴度呈4倍或以上增高,达1∶160 或以上。 (3)血微量凝集试验(MAA)检测前后两次抗体滴度呈4倍或以上增高,达1∶64或以上,如单次IFA>1∶256,TAT>1∶320,结合临床X线可考虑军团菌肺炎可能。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