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上呼吸道感染 高热寒战 面色潮红 发绀 胸痛 食欲减退 疲乏 烦躁不安 嗜睡 干咳
儿科 小儿呼吸内科 儿科学
幼儿
无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检验 痰液细菌涂片检查 血清学反应 尿液分析 肺部检查
重点检查项目1.外周血象: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达(15~40)×109/L,偶达(50~70)×109/L,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核左移,可见中毒颗粒,但也有少数患儿白细胞减少,预示病情严重。 2.病原菌检查:做气道分泌物,血液,胸腔积液培养可获肺炎链球菌,痰液直接涂片 染色镜检,若发现革兰阳性,成对排列的双球菌有诊断意义,痰液及血培养有肺炎链球菌生长,可确定诊断,但阳性率不高。 3.血清学检查:肺炎链球菌肺炎患儿10%~30%存在菌血症,但由于抗生素的早期应用,国内血培养阳性率甚低,目前对肺炎链球菌肺炎的病原学诊断大多通过血清学方法,如测定患儿血清,尿液或唾液中的肺炎链球菌抗原,但也有作者认为此法无法区别肺炎链球菌的感染和定植,最近有报道通过测定血清肺炎球菌溶血素(Pneumolysin)抗体,或含有针对肺炎链球菌抗体的循环免疫复合物 进行诊断,但在婴儿,其敏感性尚嫌不足,可采集血,尿标本用CIE,LA等方法检测肺炎链球菌荚膜抗原,用放射免疫,杀菌力试验和EIJSA等方法测定肺炎链球菌抗体作辅助诊断,C反应蛋白往往阳性。 4.其他:此外,尿检查可见微量蛋白,多数患儿鼻咽分泌物中可培养出肺炎链球菌,但其致病意义无法肯定,如能在抗生素应用前进行血培养或胸腔积液培养,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X线改变与临床过程不一定平行,实变病灶出现较肺部体征早,但在临床缓解后数周仍未完全消散,年幼儿童实变病灶并不常见,可有胸膜反应伴渗出, X线检查早期可见肺纹理加深或限局于一个节段的浅薄阴影,以后有大片阴影均匀而致密,占全肺叶或一个节段,经治疗后逐渐消散,可见肺大疱,少数病例出现胸腔积液,多数患儿在起病3~4周后X线阴影消失。
诊断鉴别诊断标准 1.病史特点:各年龄组均可患病,但以年长儿发病较多;多发生于冬,春季节或气候骤变时,发病前常有受凉,淋雨,饥饿,疲劳 或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史。 2.临床表现:根据x线检查可确诊。 鉴别诊断 1.与其他急性热病鉴别:如早期缺乏咳嗽和胸部体征,易与其他急性热病相混。 2.中毒性脑病:少数患儿出现头痛 ,颈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如同时有呕吐,头痛,谵妄 或惊厥及昏迷 等中毒性脑病的表现,则应与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及中毒型菌痢区别,右上叶累及时可出现颈强直,常被误认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急需X线以确定诊断。 3.外科急腹症:部分右下大叶肺炎可刺激膈肌,腹痛 和呕吐很明显,并可有腹肌紧张,压痛,需注意与阑尾炎等急腹症鉴别,肺炎时腹部压痛常不局限,腹式呼吸并不减弱,腹部X线,B超检查可助鉴别,有时鉴别时应注意肺炎患儿的腹部压痛不限于右下腹,腹肌痉挛可在轻缓的压力下消 失,并无深层压痛,此外,患大叶性肺炎 时,体温和白细胞总数一般均较急性阑尾炎 更高。 4.支气管结核合并肺段病变:支气管结核合并肺段病变或干酪性肺炎的体征与X线所见,可与大叶肺炎相似,但起病较缓,病程长,病灶吸收慢,上肺居多,并常有结核病密切接触史,结核菌素试验呈强阳性,对青霉素不敏感,而抗结核治疗有效,痰液抗酸染色找到结核杆菌有助于鉴别。 5.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 :临床表现与肺炎链球菌肺炎相似,但本病痰呈黏稠脓性,量多带血,典型者呈砖红色胶冻状,X线可有多发性蜂窝状脓肿 ,叶间隙下坠,痰液检查可发现革兰阴性杆菌,有助鉴别,此外应与其他病原引起的肺炎如肺炎杆菌肺炎 ,支原体肺炎 相鉴别,依赖实验室检查鉴别。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