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便隐血试验(OBT)红细胞沉降率(ESR)浆细胞血常规血液检查剖腹探查气钡双对比造影肠镜内镜检查腹部包块CT检查
1.血常规检查:
约60%病例有小细胞性低色素性贫血表现。
2.其他血液检查:
血沉 可增快,血清白蛋白可降低。
3.大便隐血试验:
40%~50%病例大便隐血检查可为阳性。
4.组织病理学检查。
辅助检查
1.X线钡餐检查
尤其是小肠气钡双对比检查是最重要的辅助检查,术前诊断率达30%~70%,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表现:
(1)弥漫性病变:病变范围广泛,全部小肠都可不正常,小肠正常黏膜皱襞大部分或全部消失,肠腔内可见到无数小的息肉样充盈缺损,由绿豆大至豌豆大,其大小约0.5~1cm直径,肠腔宽窄不一,沿肠壁可见到锯齿状切迹,胃内可见息肉或其他病变。
(2)多发性结节状充盈缺损,病变边缘清楚,黏膜纹紊乱,破坏或消失。
(3)狭窄性病变:中心性狭窄,其边缘僵硬,黏膜皱襞细如线条,狭窄的范围一般较长,偏心性狭窄,狭窄的一侧呈大块状充盈缺损突入肠腔使之变细,病变比较局限,外压性狭窄,肠腔变细并有外压现象,狭窄部位的黏膜皱襞仍然正常,病变范围较长,与正常小肠分界不清,狭窄近端肠腔扩张。
(4)扩张性病变:表现为肠腔不规则扩张,远超过肿瘤的范围,扩张段常与狭窄段相同,黏膜破坏,蠕动消失,肠壁僵硬,呈现动脉瘤样改变,小肠运动力减弱,数小时后,扩张肠管仍可见钡剂潴留。
(5)肠套叠:呈现典型肠套叠X线表现,多由息肉样病变所致,套叠部位多位于小肠远端,最常见为回肠末端,上述征象可交错出现,结合临床常可作出诊断。
2.内镜检查
恶性淋巴瘤多发生于回肠末端,可用结肠镜检查,并可活检明确,内镜对于空肠上段的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亦有帮助。
3.B超和CT
腹部肿块者,可见到肠管之间有结节状的团块,B超和CT帮助了解其位置,大小,与周围脏器的关系及有无淋巴结转移,肝转移,腹水等有参考意义,CT检查 在肠腔内造影剂的对比下,可见肠腔有不规则的扩张或狭窄改变,病变一般较广泛,但早期病变,难以确定。
4.手术探查
如经以上检查仍未明确诊断,应及早剖腹探查以达到诊断与治疗的目的。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