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 便血 低蛋白血症 低热 恶心 乏力 腹部肿块 腹痛 腹泻 腹胀
肿瘤外科 普外科 肛肠科 肿瘤综合科 肿瘤内科 肿瘤科 外科
无特定人群
无
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支持治疗
粪便隐血试验(OBT) 红细胞沉降率(ESR) 浆细胞 血常规 血液检查 剖腹探查 气钡双对比造影 肠镜 内镜检查 腹部包块 CT检查
重点检查项目1.血常规检查: 约60%病例有小细胞性低色素性贫血表现。 2.其他血液检查: 血沉 可增快,血清白蛋白可降低。 3.大便隐血试验: 40%~50%病例大便隐血检查可为阳性。 4.组织病理学检查。 辅助检查 1.X线钡餐检查 尤其是小肠气钡双对比检查是最重要的辅助检查,术前诊断率达30%~70%,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表现: (1)弥漫性病变:病变范围广泛,全部小肠都可不正常,小肠正常黏膜皱襞大部分或全部消失,肠腔内可见到无数小的息肉样充盈缺损,由绿豆大至豌豆大,其大小约0.5~1cm直径,肠腔宽窄不一,沿肠壁可见到锯齿状切迹,胃内可见息肉或其他病变。 (2)多发性结节状充盈缺损,病变边缘清楚,黏膜纹紊乱,破坏或消失。 (3)狭窄性病变:中心性狭窄,其边缘僵硬,黏膜皱襞细如线条,狭窄的范围一般较长,偏心性狭窄,狭窄的一侧呈大块状充盈缺损突入肠腔使之变细,病变比较局限,外压性狭窄,肠腔变细并有外压现象,狭窄部位的黏膜皱襞仍然正常,病变范围较长,与正常小肠分界不清,狭窄近端肠腔扩张。 (4)扩张性病变:表现为肠腔不规则扩张,远超过肿瘤的范围,扩张段常与狭窄段相同,黏膜破坏,蠕动消失,肠壁僵硬,呈现动脉瘤样改变,小肠运动力减弱,数小时后,扩张肠管仍可见钡剂潴留。 (5)肠套叠:呈现典型肠套叠X线表现,多由息肉样病变所致,套叠部位多位于小肠远端,最常见为回肠末端,上述征象可交错出现,结合临床常可作出诊断。 2.内镜检查 恶性淋巴瘤多发生于回肠末端,可用结肠镜检查,并可活检明确,内镜对于空肠上段的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亦有帮助。 3.B超和CT 腹部肿块者,可见到肠管之间有结节状的团块,B超和CT帮助了解其位置,大小,与周围脏器的关系及有无淋巴结转移,肝转移,腹水等有参考意义,CT检查 在肠腔内造影剂的对比下,可见肠腔有不规则的扩张或狭窄改变,病变一般较广泛,但早期病变,难以确定。 4.手术探查 如经以上检查仍未明确诊断,应及早剖腹探查以达到诊断与治疗的目的。
诊断鉴别诊断 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诊断比较困难,临床表现变化多端,且无规律性,实验室检查均缺乏特征性,又无特异性可靠诊断方法,因此本病术前确诊率很低,当病人出现不规则的腹痛,腹泻,消瘦,食欲减退,发热及其他消化道症状时,检查发现腹部移动性肿块,特别是合并不全性肠梗阻表现时,应考虑到小肠恶性淋巴瘤的可能性,通过全消化道钡餐检查有助于定位诊断,CT和B超检查有利于判断肿瘤是否转移,内镜直视和钳取活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可明确诊断。 国内报道较完整的101例肠道淋巴瘤,术前确诊仅8例;刘俊等报道29例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仅2例术前诊为恶性淋巴瘤外,余27例均在术后确诊,误诊率高达93.1%,本病预后取决于早期诊断和彻底手术治疗,因此除积极探索有效的诊断方法外,首先必须提高对本病的警惕性,熟悉其临床表现,Bawson提出的5项诊断标准: 1.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 2.纵隔无淋巴结肿大。 3.肿瘤定位于肠道或该引流区淋巴结受累。 4.肝脾和骨髓无淋巴瘤病变。 5.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与分类均正常。 此时应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对可疑病例应进一步作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 如经以上检查仍未明确诊断,应及早剖腹探查以达到诊断与治疗的目的。 鉴别诊断 主要是与肠道炎性疾病中的克罗恩病 ,肠结 核以及小肠癌相鉴别。 1.克罗恩病 可有节段性狭窄,卵石征或假息肉的征象,有时难与恶性淋巴瘤 相鉴别,但克罗恩病一般病史较长,常有复发史及肛周脓肿 ,可有腹部肿块 ,往往因局部炎症穿孔形成内瘘,钡剂检查可见内瘘病变,节段性狭窄较光滑,近段扩张较明显,线性溃疡靠肠系膜侧,并有黏膜集中,肠袢可聚拢,呈车轮样改变,小肠恶性淋巴瘤一般无内瘘形成,临床表现重,X线下狭窄段不呈节段性分布,边缘不光滑,结节大小不一,溃疡和空腔较大而不规则。 2.肠结核或腹膜结核 亦可出现腹部包块 ,有时与恶性淋巴瘤较难鉴别,但前者一般都有结核病史,有低热,盗汗及血沉加快,腹部检查有揉面感,周身情况一般不出现进行性恶化,小肠结核X线见增殖型者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局限性肠腔狭窄,边缘较恶性淋巴瘤光滑,近端扩张亦较明显;溃疡型者龛影一般与肠管纵轴垂直,恶性淋巴瘤的溃疡部位不定,龛影较大而不规则。 3.小肠癌 病变往往局限,很少能触及包块,即使有亦是较小的局限的包块,X线钡餐检查仅为一处局限性肠管狭窄,黏膜破坏。 4.免疫增生性小肠疾病(IPSID) 是一种独特的小肠淋巴瘤,最初报道见于东方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又称为地中海淋巴瘤或α-重链疾病,典型的症状包括慢性腹泻 ,脂肪泻,同时伴有呕吐和腹部痉挛性疼痛,亦可见杵状指,许多IPSID病人的一个少见的特点是,在血液和肠分泌物中,有一种异常的IgA,其α-重链缩短,且不含轻链,IPSID多发生于有肠内细菌及寄生虫感染的地区,有人认为,其病因可能与小肠内B淋巴细胞受肠内微生物抗原的长期反复刺激,引起细胞突变及恶变所致,异常的α-链是由小肠的浆细胞 产生的,IPSID病人往往死于进行性营养不良 和衰竭,或死于侵袭性淋巴瘤。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