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小肠损伤

小肠损伤 疾病

疾病首页 疾病知识 在线问诊 找医院 找医生 找药品 文章解读

小肠损伤就诊指南

典型症状

肠壁坏死 肠穿孔 肠鸣 肠鸣音消失 恶心 腹部压痛 腹肌紧张 腹膜刺激征 腹膜炎 腹水

  • 建议就诊科室:

    外科 普外科

  • 易感人群:

    无特定人群

  • 传染方式:

  •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康复治疗

常见问诊内容

淀粉酶 体位 血液检查 腹腔穿刺 浊度 腹部平片 血管造影 CT检查 腹部CT

重点检查项目

实验室检查 1.血液检查 示:白细胞计数增加,血细胞比容上升,血容量减少。 2.腹腔穿刺 液检查:肉眼见有肠内容物,镜检白细胞超过5×108/L,即可作出诊断。 3.腹腔灌洗液检查:镜检白细胞超过5×108/L时提示有肠损伤性穿孔,红细胞超过1×1010/L时则提示有内出血,淀粉酶 超过128文氏单位或大于100苏氏单位多提示有胰腺损伤。 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立位或侧卧位进行腹部X线透视或摄片,出现膈下游离气体或侧腹部游离气体是诊断小肠闭合性损伤合并穿孔的最有力的依据,但阳性率仅为30%,在进行X线检查时要排除腹部开放伤所致气腹和医源性气腹因素。 2.腹腔穿刺:对疑为小肠破裂者可先行诊断性腹腔穿刺,腹腔穿刺术是腹部损伤和急腹症常用的辅助诊断或确诊手段之一,对小肠破裂的确诊率达70%~90%,穿刺部位只要不损伤胆囊,膀胱,粘连在腹壁上的肠管,原则上可以选择在腹部任何部位,一般常在下腹部的一侧或两侧,也可根据受伤的机制选择在上腹部两侧或平脐的两侧,穿刺时要选择有足够长度和口径的注射针头,针头过细影响腹腔内容物的流出,过粗无疑将增加腹腔的损伤的机会,针头的角度要钝,针管要能提供一定的负压,若抽出混浊,脓性液体和肠内容物,可考虑小肠破裂的可能,应进一步镜检明确诊断。 3.腹腔灌洗:为提高早期对肠穿孔,内出血的诊断率,在行腹腔穿刺置管后经导管注入250~500ml生理盐水,适当变换体位并稍停片刻后将灌入腹腔的液体部分吸出,通过观察其颜色,清浊度 ,气味及化验检查分析判断腹内情况。 4.超声波检查:超声对人体没有损害,设备简单,费用低廉,可以反复在床旁进行,也可指导具体的穿刺部位行介入诊断,对腹部损伤的诊断有重要作用,有报道,B超所能发现的最少腹水量在200ml左右,可在腹腔的隐窝,凹陷或间隙表现出局部低回声的液性暗区,其后伴声影,腹腔内有气体时可利用气体在腹腔内有较大的移动度,比重轻和对超声形成散射的特点发现在重力的反对侧呈天幕状,紧贴于腹壁且随体位移动的气体声影,B超检查显示血肿部位之肠管壁增厚及液性暗区,周围显示强光团反射伴不稳定性声影。 5.CT检查 :CT是利用人体对X线吸收,经计算机处理显像进行诊断的,CT对早期发现腹腔游离气体的检出率可达48%~70%,分辨率高于超声,定位准确,可重复进行,利于排除实质性脏器损伤和内出血的诊断,CT检查可以明确血肿的位置及大小。 6.选择性动脉造影:选择性动脉造影通过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显影对疾病进行诊断,最适合对血管损伤,尤其是活动性大出血的诊断,应用血管造影 对合并有肠系膜血管破裂的小肠损伤有一定作用。

诊断鉴别

诊断性腹腔穿刺可得消化液或血性液,诊断多无困难,腹部X线检查价值有限,仅少数病例可见膈下游离气体,部分小肠钝性损伤,早期(伤后6小时内)常无明显症状和体征,诊断困难,应严密观察,腹腔穿刺可提供有力的证据。 与胃损伤 ,脾脏损伤,肝脏损伤,肾脏损伤 相鉴别。 1.诊断依据 术前明确诊断的依据主要有: ①有直接或间接的暴力外伤史,作用部位主要位于腹部; ②有自发腹痛且持续存在; ③腹痛位置固定或范围逐渐扩大; ④有腹膜刺激征 ; ⑤随诊发现腹部症状加重但无内出血征; ⑥有膈下游离气体征; ⑦局限性小肠气液平; ⑧B超有局部液性暗区或游离腹腔内有气体声影; ⑨腹腔穿刺有腹水 ; ⑩有感染中毒性休克。 2.诊断注意问题 为了提高早期诊断率,诊断过程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详细询问与体检:如受伤部位,外力大小,方向,伤后病人的反应;进行全面仔细的查体,对腹部压痛 部位,范围,肝浊音界的变化,是否有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变化要逐一进行检查。 (2)密切观察: 对一时不能明确诊断者,要特别注意第一印象,动态观察,反复对比,观察期间原则上应留院进行,不应用麻醉止痛药物;对多发性创伤 病人,因病情复杂和危重,往往仅注意腹部以外的明显损伤,如骨折,颅脑损伤,或合并休克,昏迷 ,掩盖了腹部损伤的表现,此类病人应在积极抗休克的同时处理其他合并伤,并密切观察腹部体征变化,小肠损伤的临床表现决定于损伤的程度,受伤的时间及是否伴有其他脏器损伤。

猜你感兴趣

相关症状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