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胃平滑肌肉瘤

胃平滑肌肉瘤 疾病

疾病首页 疾病知识 在线问诊 找医院 找医生 找药品 文章解读

胃平滑肌肉瘤就诊指南

典型症状

恶心 反复出血 腹部不适 腹部肿块 腹膜刺激征 腹膜炎 腹痛 黑便 急腹症 剧痛

  • 建议就诊科室:

    肿瘤内科 肿瘤外科 肿瘤科 普外科 外科

  • 易感人群:

    好发于老年人

  • 传染方式:

  • 治疗方式:

    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常见问诊内容

血常规 血管造影 内镜检查 胃镜 腹部包块 CT检查

重点检查项目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可有缺铁性贫血等改变。 2.组织病理学检查 对疑似病例应在胃镜 检查时常规活检,以明确病理诊断,活检时取材要深,因胃平滑肌肉瘤病理改变主要在黏膜下,普通活检钳只有25%可达黏膜下层,因此单纯依靠内镜活检是不可靠的,但如果采用肿瘤顶端溃疡处活检,或采用挖洞式活检,多处取材可有助于组织学诊断,阳性率可达53.8%,诊断标准为:①肿瘤细胞核分裂率≥4个/25HPF;②肿瘤细胞密集,异型性明显;③肿瘤直径≥6cm;④肿瘤细胞侵犯周围组织;⑤出现坏死和囊性变。 影像学检查 胃平滑肌肉瘤的诊断主要依靠x线钡剂造影和胃镜或CT等检查。 1.X线检查 胃平滑肌肉瘤大体形态上以腔外型及腔内外型为主,X线钡餐造影具有相应特征。 (1)胃内型: ①粘膜下可见圆形或半圆形充盈缺损,边缘光滑,邻近粘膜柔软为其特点。 ②肿瘤表面粘膜皱襞撑平消失,粘膜皱襞可直达肿块附近,蠕动达肿瘤边缘。 ③肿瘤基底较宽。 ④个别病例见大小不等的溃疡。 (2)胃外型; ①肿块向腔外生长较大时,胃轮廓呈外压性凹陷变形移位及腔内充盈缺损或龛影形成。 ②若有胃外巨大肿块同龛影并存,应考虑本型,因胃癌很少有胃外肿块。 (3)胃壁型:肿瘤同时向腔内,外生长,其同内外肿块相连呈哑铃状。 (4)胃底部平滑肌肉瘤:在胃泡内见半弧形软组织肿块,即使病变靠近贲门也很少累及食管下端。 钡剂造影:影像特点为:胃内有边缘整齐的圆形充盈缺损,有时在充盈缺损中间可出现典型的脐样溃疡龛影,如肿瘤为胃外型,则可见胃受压及移位现象,须注意观察胃粘膜有无拉平现象,有助于诊断(图3,4)。 ①胃内软组织块影或充盈缺损:胃气钡双重造影可显示圆形,椭圆形软组织肿块,轮廓较光滑,可呈分叶状,肿块越大,分叶越明显,充盈钡剂适当加压后,可显示出充盈缺损,若肿瘤位于胃体小弯或大弯侧,在切线上表现为半弧形充盈缺损,轮廓欠规则,边缘不光滑。 ②胃黏膜改变及龛影形成:肿瘤表面黏膜易破损,加之肿瘤的坏死,液化,脱落,形成溃疡,X线钡餐造影时,钡剂可进入坏死腔内,形成边界不规则的龛影或“牛眼征”(bull”s eye)。 ③器官推压移位:当腔外型肿瘤体积较大时,可使胃腔变形,推移周围器官移位,人工气腹胃壁造影可清楚显示局部胃壁向外生长的软组织肿块,以及肿块的大小,轮廓及范围。 (2)CT,MRI检查:CT检查 有助于确定病变的部位,范围以及邻近组织或脏器受侵犯的程度(图5)。 CT,MRI图像与平滑肌瘤不易鉴别,常见以下特点: ①软组织肿块通常很大,局限于胃的一侧壁,肿瘤表面光滑或分叶状,瘤体向腔内或向腔外生长,或同时向腔内,外突出,典型者呈哑铃状。 ②平扫图上肿瘤内偶尔可见钙化。 ③坏死和溃疡形成,软组织块影内见低密度区,若与胃腔沟通,内见气体和造影剂影,见特殊性。 ④增强扫描多数病例肿瘤强化显著。 ⑤肿瘤与周围正常胃壁分界清楚。 ⑥肝转移几率高,淋巴结转移少见,部分病例肝内转移灶显示“靶心征”,即低密度灶中心可见稍高度影。 2.胃镜检查 可见黏膜下肿块的特征:肿瘤表面的黏膜呈半透明状,中央可出现脐样溃疡,如肿瘤较大,肿物周围的桥形皱襞不及良性平滑肌瘤明显,肿块边界不清楚,出现粗大皱襞甚至胃壁僵硬。 腔内型或腔内外型可见凸入胃腔内巨大而较软的肿块,呈球形,结节状或分叶状,表面光滑,可有溃疡或出血,肿块直径超过5cm可发现“桥形皱褶”,限于肿瘤周缘的一部分,壁间型者,可见黏膜下多个结节形成,部分皱襞消失,表面黏膜半透明状,可伴糜烂,溃疡或出血。 胃镜活检时由于肿瘤多位于黏膜下,应尽可能向黏膜深部行深部挖掘式钳取,以获得较高的阳性诊断率,但老年患者,需警惕深部活检后大出血的发生。 3.选择性血管造影 平滑肌肉瘤为血运丰富的肿瘤,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可发现肿瘤血管,肿瘤染色,供血动脉等,出血期,可见到造影剂渗漏到溃疡面和胃腔内,从而为手术方式提供参考,因属有创性检查,临床较少应用。 4.B超检查 对体积较大的胃平滑肌肉瘤,B超及CT检查对诊断有一定帮助,大多数平滑肌肉瘤其B超检查呈不同程度内部高低的回声区,回声不均匀,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清晰,有时可见液化,坏死,囊性变,但最后确诊仍需病理组织学的检查。 5.超声内镜检查 由于超声内镜超声频率高,与消化道内壁直接接触,衰减少,故分辨力高,对鉴别黏膜下肿瘤和壁外压迫有极高诊断价值,借助显影剂能较清楚地显示胃粘膜五层结构,可明确黏膜下病灶,腔外压迫及肿瘤浸润的深度等,对壁间型和混合型有较大的诊断价值,并为临床医师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帮助,平滑肌肉瘤发生于肌层,断层图像常可见肌层内低回声图像,回声不均匀或均匀,边缘不规则,需根据肿块大小和回声综合判断,对于直径>4.0cm,回声不均匀的肿块,平滑肌瘤可能性极大,超声胃镜检查对于肿瘤大小,生长方式或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等情况均有重要参考价值,为提高活检阳性率,决定手术方式,预后判断提供线索。 6.剖腔探查 胃镜下深部病理组织检查,是本病确诊的关键;个别病例,有明确的腹部包块 ,需剖腔探查,才能作出最后诊断。

诊断鉴别

诊断 X线钡餐检查所见,胃内型呈半圆形充盈缺损,边缘整齐,有时其中央可见脐样的溃疡龛影 ;胃外型表现为胃受压,胃壁粘膜完整,皱襞有拉平现象,胃镜检查可见粘膜下肿块的特征,如有溃疡时,从该处取活检较易确诊。 须与良性平滑肌瘤区别,一般认为肿瘤直径超过3cm者,应考虑为恶性,如活检见细胞为多形性,核分裂活跃,更应考虑为恶性。 对于中老年患者,出现较长时间的上腹部疼痛 不适,上消化道出血和腹部肿块应考虑本病的可能,需行进一步检查,本病临床表现形式多样,极不典型,需综合X线钡餐,内镜检查等,全面考虑;必要时剖腹探查以协助诊断。 1.临床表现。 2.试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 鉴别诊断 1.胃底部平滑肌肉瘤与贲门癌 的鉴别: (1)胃底部平滑肌肉瘤胃泡内有软组织肿块,与贲门癌相同; (2)胃底部平滑肌肉瘤即使靠近贲门部也很少累及食管,而贲门癌累及食管下端,为诊断贲门癌的依据。 2本病需与胃平滑肌瘤 ,胃癌 ,胃其他非上皮性恶性肿瘤鉴别,后者可通过病理学检查来鉴别,与前者鉴别如表2,平滑肌瘤一般直径在3cm以内,较局限,圆形,黏膜多完整,出血和体重减轻少见,活体组织学检查,细胞无多形性,无巨细胞,核分裂很少,若肿瘤直径在3cm以上,伴有溃疡及大出血,体重下降,组织学检查细胞呈多形性,可见巨细胞,核分裂活跃,应认为是平滑肌肉瘤。

猜你感兴趣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