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节 皮肤转移 无汗腺导管角质护膜分化 炎性损害 炎性细胞浸润
肿瘤外科 肿瘤科 肿瘤综合科 皮肤性病科 皮肤科
无特殊人群
无
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淀粉酶 酸性磷酸酶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免疫病理检查 尿常规 血常规 便常规 肿瘤标志物检测
重点检查项目组织病理:来自大肠的皮肤转移癌主要为分泌良好的分泌黏蛋白的腺癌,有些病例呈黏蛋白癌外观,皮肤转移癌呈低分化者较少见,偶亦见皮肤转移癌间变十分明显,以致难以辨认其为上皮起源,来自胃的皮肤转移癌常呈间变性浸润癌,呈数量不等的含有细胞内黏蛋白的印戒状细胞位于疏松或纤维性基质中。 特染和免疫组化:胃肠道腺癌含涎黏蛋白包括中性和非硫酸黏多糖,PAS阳性和耐淀粉酶 ,肿瘤细胞对细胞角蛋白和癌胚抗原阳性,但巨大囊肿病液体蛋白-15(GCDFP-15),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或前列腺酸性磷酸酶 (PAP)阴性。
诊断鉴别根据临床表现,皮损特点,组织病理特征性即可诊断,需注意以下几点。 1.临床上短期(6~12个月)出现迅速增长的肿瘤结节,分布在原发肿瘤手术区域附近或相应淋巴引流区域的皮肤,且其组织病理形态与原发肿瘤有相似性,特别是具有多发性或多灶性瘤灶特征时,更应考虑为皮肤转移性癌肿。 2.皮肤或皮下脂肪血管或淋巴管内找到瘤栓,癌肿分布构型呈底宽上窄梯形式,一般不与表皮相连,瘤细胞周围极少有炎性细胞浸润 ,无汗腺导管角质护膜分化 等,常属转移性皮肤肿瘤的特征。 3.借助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区别 例如,原发于汗腺来源肿瘤GCDFP-15阳性,而前列腺及甲状腺转移到皮肤的肿瘤分别为PSA及TG阳性,此外,在脐腹的转移性皮肤结节必须除外子宫内膜异位 或种植性结节 ,还应与卵黄囊或脐尿管胚胎残留作区别。 应与化脓性汗腺炎 ,硬皮病 鉴别。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