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颤 头昏 无力 心动过速 胸闷 休克
内科 心血管内科
无特殊人群
无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心电图
重点检查项目主要依靠心电图检查。 1.室性逸搏的心电图特点 (1)室性逸搏典型的心电图特点: ①在较长的间歇后出现一个畸形的QRS波:时限≥0.12s,常呈类似束支传导阻滞图形,T波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②QRS波前无窦性P波:偶尔室性逸搏冲动可逆传心房,产生逆行P-波,称为心房夺获。 ③室性逸搏与窦性激动可形成室性融合波。 ④室性期前收缩的结束周期短于主导节律,而室性逸搏结束周期长于主导节律。 (2)对室性逸搏典型心电图的详细描述: ①心室异位起搏点的自律性很低,所以表现为在较长的心室间歇后才出现心室激动,其逸搏周期一般为1.5~2.4s,逸搏周期互相之间基本相同。 ②室性逸搏均为延迟出现:其QRS波的形态与时间,取决于逸搏点起源的位置,如起搏点位于束支,分支近端,则图形类似束支阻滞或分支阻滞图形,如起搏点位于希氏束分叉处,则QRS波群形态类似正常QRS波群,与房室交接区逸搏类似,起搏点位置越低,则QRS波群畸形宽大得越明显,因为它是通过心室肌内传导所致。 如心室内有2个或2个以上的逸搏起搏点,则可出现2种或2种以上形态不同的QRS波,此为多源性室性逸搏,应与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相鉴别,前者是延迟出现,后者是提前出现。 ③出现继发性ST-T改变:在R波为主的导联上ST段下降,T波倒置;在QS波或S波为主的导联上,ST段抬高,T波直立。 ④融合波:当窦性冲动与室性逸搏的起搏点同时到达心室,各自激动心室的一部分,即产生室性融合波,室性逸搏在很少的情况下可逆传至心房,即出现P-波,由于交接区逆传导的速度较前传慢,所以逆行P-波总是在QRS波之后,如有窦性P波,P-R′间期常<0.12s,说明窦性P波与室性逸搏的QRS无关,在房室交接区两者互相干扰形成了房室分离。 2.室性逸搏心律的心电图特点 (1)室性逸搏心律的典型心电图特点: ①连续3个或3个以上的室性逸搏。 ②心室率多为30~40次/min:逸搏间期多数是规则的,但也有少数呈轻微不规则。 ③QRS波宽大畸形:时限0.12s。 (2)对室性逸搏心律典型心电图的详细描述: ①室性逸搏心律的频率:大多为30~40次/min,也可超过40次/min,也可在20次/min以下,这与起搏点部位有关,如起搏点在房室束分叉以上,心室率较快,达40~50次/min,当起搏点在房室束分叉以下时,心室率常在40次/ min以下,多为30~40次/min,在濒死期心室率可极不稳定,常有逐渐减慢的倾向,可为10~20次/min,或小于10次/min。 ②QRS波宽大畸形的程度:与起搏点的部位有关,与室性逸搏延迟出现的QRS波特点相同。 ③室性逸搏心律时:逸搏周期多数是规则的,但也有少数不规则,不规则的逸搏间期可见于多源性室性逸搏心律,也可见于单源性室性逸搏心律,在临终前,逸搏间期常呈进行性延长,可见到室性逸搏心律开始发作时频率较慢,以后逐渐加快直至变为规则而止,有人称此现象为“Treppe现象”。 ④室性逸搏心律时:心房与心室呈各自独立激动,形成完全性房室分离。 ⑤室性逸搏心律偶尔可见到室性逸搏激动逆传至心房形成心房夺获。 ⑥室性逸搏心律时室上性冲动(窦性或房性)可下传与室性逸搏冲动同时激动部分心肌,形成室性融合波。 ⑦在严重心脏病时:室性逸搏心律有可能转变为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或心室颤动,心脏停搏。
诊断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及心电图特点进行诊断。 鉴别诊断 1.交接区逸搏心律伴室内差异性传导与室性逸搏心律鉴别 交接区逸搏心律伴室内差异性传导时的心室率为40~60次/min,QRS波呈轻度畸形,多呈右束支传导阻滞 图形,时限<0.11s,多无室性融合波,室性逸搏心律时,心室率在20~40次/min,QRS波宽大畸形,多呈单相或双相,时限>0.12s,可有室性融合波。 2.室性逸搏心律与加速室性逸搏心律的鉴别 前者心室率为20~40次/ min,是房室交接区的被动心律;而后者心室率为60~110次/min,是心室的主动心律。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