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肿或瘘管内为复层鳞状上皮,偶见其他上皮成分,上皮层外为结缔组织包膜,术中容易分离,囊腔内含有脱落上皮,粘液及脓液,常有胆固醇结晶。
分类
根据鳃裂瘘管的胚胎发育来源不同,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一)第一鳃裂瘘管
临床上较少见,其外瘘口多位于下颌角的后下方,靠近胸锁乳突肌上端的前缘,舌骨以上平面的颈侧皮肤上,内瘘口位于外耳道的软骨部或耳廓的前方或后方,鼓室及咽鼓管,瘘管在咽鼓管的下面,腭帆张肌的后面,颈动脉或茎突咽肌的前面走行,有的靠近面神经干走行。
(二)第二鳃裂瘘管
临床上较常见,外瘘口多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的中,下1/3交界处,瘘管自外瘘口穿通颈阔肌,沿颈动脉鞘上行,穿过颈内,颈外动脉之间,经舌咽神经,茎突咽肌和舌下神经的浅面,到达扁桃体窝上部,内瘘口位于此处。
(三)第三鳃裂瘘管
较少见,外瘘口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的下部,与第二鳃裂瘘管的外瘘口位置相似,瘘管穿过颈阔肌的深部,穿过颈内动脉的后面,沿迷走神经的浅面上行,跨过舌下神经,止于梨状窝的内瘘口。
(四)第四鳃裂瘘管
少见,外瘘口与第二鳃裂瘘管相似,瘘管穿过颈阔肌深部,沿颈动脉鞘下降到胸部,再自锁骨下动脉或主动脉弓下方上升到颈部,止于食管上端的内瘘口。
临床表现
第一鳃裂瘘管主要表现为耳内流脓,下颌角后下方有包块,压之耳内分泌物增多,继发感染可出现疼痛,发热等症状。
第二、三、四鳃裂瘘管在胸锁乳突肌前缘有瘘口,有时瘘口很细,细如针尖或小凹陷,该处常有少许分泌物,病人常觉口内有臭味。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