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上颈椎不稳症

上颈椎不稳症 (上颈椎不稳) 疾病

疾病首页 疾病知识 在线问诊 找医院 找医生 找药品 文章解读

上颈椎不稳症就诊指南

典型症状

被迫体位 步态不稳 低热 发育性畸形 感觉过敏 感觉障碍 瘫痪 营养不良

  • 建议就诊科室:

    骨科 脊柱外科 骨外科

  • 易感人群:

    无特殊人群

  • 传染方式:

  • 治疗方式:

    手术治疗 支持性治疗 康复治疗

常见问诊内容

脊柱MRI检查 体位 脊椎平片 颈椎CT检查

重点检查项目

1.X线片特点 对上颈椎不稳定者除常规摄正,侧位X线片外,主要强调: (1)开口位:即在患者不停地做张口及闭口动作时拍摄以颈1,2处为中心的正位点片,此时可以较清晰地显示出颈1,2处有无畸形及损伤,并可判定颈1,2之间的咬合关系有无变异(侧方移位或旋转)。 (2)以颈1,2为中心的侧位屈伸点片:除观察有无颅底凹陷症及颈椎其他先天性畸形外,尚应测量寰齿间的前后距离,以判定有无寰枢椎脱位,并推断脊髓有无有受压的可能,在正常情况下,寰椎前弓后下缘与齿突前缘的距离(ADI)为2~3mm(女性偏小),前屈时稍宽,仰伸时则狭窄,如超过4mm,则属异常,另一方面,亦可同时测量寰椎后弓前缘至齿突后缘之间的距离(SAC),并求出两者的比值,用a代表寰椎椎管矢状径,b代表SAC值,则其公式等于: 齿突后方椎管比率(%)=b/a×100% 正常情况下,这一比率应为62%~63%,小于此值者则表示异常。 (3)其他: 此外,尚可从伸屈,侧位动力片上判定ADI与SAC两者之值的差异(图5),尤其是儿童,如果其屈,伸两种体位的差别在4.5mm以内,不应视为异常,超过4.5mm时方考虑为自发性寰枢椎脱位,在正常情况下,寰椎前软组织阴影宽度小于13mm,遇有炎症时则增宽。 2.其他影像学检查 包括CT,MRI(包括颈部一般的MRI及特指的SAC,MRS和MRA)及DSA检查,前两者对上颈椎不稳及其属于何种不稳的判定较一般X线平片更为精确与直接,应尽可能争取这项检查,尤其是对伴有脊髓受压症状者,凡有椎动脉症状者,均则应设法采用DSA或MRA技术来判定椎动脉有无受压及其受累情况。

诊断鉴别

诊断标准 主要依据:既往病史,包括有无先天发育性畸形 ,外伤史及咽喉部炎症等;临床症状特点,以及X线片或其他影像学检查(CT及MRI检查)等,在临床上可将其分为器质性不稳和动力性不稳两类。 1.器质性不稳 多因颈枕部病变所致,包括: (1)自发性寰枢椎脱位:以儿童为多见,多因咽喉部炎症所致。 (2)外伤性寰枢椎脱位后遗症:急性期治疗不当或损伤严重者,均可引起不稳症。 (3)颅底凹陷症:并非少见,应注意早期诊断,主要在于对本病的认识。 (4)上颈椎外伤后遗性不稳症:除寰枢椎脱位外,尚包括上颈椎其他各种骨折等损伤后期由于韧带撕裂,松弛所致者。 (5)肌源性上颈椎不稳:主要是各种累及颈部肌肉的疾患,包括高位脊髓侧索硬化 症,肌营养不良 症等均可造成上颈椎不稳,虽较少见,但预后不佳。 (6)医源性上颈椎不稳:主要指由于操作手法过重,牵引过度等所致者。 (7)其他:各种中毒性疾患及脊柱畸形等均可继发不稳症。 2.动力性不稳 主要因横韧带,翼状韧带或齿状韧带及周围关节囊等松弛与不稳所致者,除可查出明显原因可归于器质性不稳症外,其余均属此类,此种不稳除可引起前后向或侧向(左右)不稳外(可分别从X线侧位及正位片上判定),尚应注意因一侧翼状韧带松弛所引起的旋转不稳。 鉴别诊断 本病除需与一般疾患鉴别外,在临床上主要需与以下病种相区别: 1.脊髓型颈椎病 : 在未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临床与影像学检查前易将两者混淆,但如能想及本病,并对上颈椎摄以动力性点片,则不难鉴别。 2.椎动脉型颈椎病 : 两者引起完全相同的临床症状,可借助X线片,CT或MRI检查等加以鉴别,必要时行椎动脉造影或MRA检查等进行判定。 3.偏头痛 : 在枕颈不稳时,由于第1颈神经受累而引起头后部剧痛,易被误诊为偏头痛,此时,除可根据两者各自的临床特点加以鉴别外,对枕大神经行封闭疗法将有助于鉴别诊断。 4.颈部肿瘤: 椎骨的肿瘤易被发现,但椎管内的肿瘤,尤其是枕骨大孔附近处的肿瘤则易漏诊,作者于十余年前(MRI出现前年代)曾遇到4例脊髓造影阴性而实际为此处肿瘤的病例,因此,凡疑及此种情况者,可及早行MRI检查,将有助于早期诊断。 5.其他 尚应与颈型颈椎病 ,颈背部筋膜纤维织炎及颈部扭伤等鉴别。

猜你感兴趣

相关症状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