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主运动 发音障碍 肝豆状核变性 肝脾肿大 弓形足 构音障碍 肌阵挛 结节 截瘫 面部血管纤维瘤
神经内科 内科
无特殊人群
无
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染色体 CT检查 核磁共振成像(MRI)
重点检查项目1.染色体 检查:常规的染色体检查包括染色体数目,形状,观察染色体有否单倍体,三倍体出现,染色体有否畸变,易位,倒错等情况。 有下列情况者应作染色体检查: ①有先天畸形的家庭成员; ②有多次流产病史的妇女及其丈夫; ③有唐氏综合征的儿童,兄妹及父母; ④有明显智能减退和体态异常的神经系统疾患病者。 2.生化酶检测:许多遗传性代谢病的诊断依赖于血清,皮肤成纤维细胞,白细胞中某些特殊酶的缺乏予以诊断。 3.细胞学检查:某些遗传病,如Gaucher病的肝,脾或骨髓中发现Gaucher细胞,Niemann-Pick病者的骨髓中可以发现“泡沫细胞”。 4.重组核酸技术:从已知遗传病病者的尸体的脑组织或活体标本中分离出信使RNA(mRNA),通过反转录酶将遗传信息转给DNA,即互补DNA(cDNA)上形成DNA探针,然后,应用核素标记cDNA探测活体标本中分离的核酸,作为遗传病诊断,为神经系统遗传病的诊断开辟了新途径。 5.产前诊断:利用妊妇羊水细胞或绒毛细胞作染色体检查可以确定性别,若X性连链隐性遗传者均在男孩中罹病,可为终止妊娠提供指导,亦可为进一步检查提供线索,当性别确定后可作进一步生化酶活性或DNA探针检测,如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症几乎均发生在男性,当染色体检查后,可有1/2几率发病,因此需作CPK(肌酸磷酸激酶)及PK(磷酸激酶)测定,若结果仍有可疑时可作DNA探针检测予以产前诊断。 电生理,影像学X线,CT,MRI检查和病理检查等,对诊断及鉴别诊断颇有意义。
诊断鉴别诊断 神经系统遗传病诊断首先依赖于病史,症状,体征及常规辅助检查等,家谱分析是遗传病诊断的重要依据,但不是绝对依据,只要有遗传病的典型临床症状,体征时,即使没有家族史仍可以做出诊断,做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做出神经系统受累的定位诊断,同时注意体态检查,有助于遗传性疾病的诊断,遗传学特殊诊断方法,如系谱分析,染色体检查,DNA和基因产物分析等可为诊断提供重要的证据,成为确诊的关键。 临床诊断步骤是: 1.搜集临床资料:包括发病年龄,性别,独特的症状和体征,如K-F环,眼底樱桃红斑和皮肤牛奶咖啡斑 (神经纤维瘤病)等。 2.系谱分析:判定是否为遗传病,并区分为单基因,多基因和线粒体遗传病,根据有无遗传早现现象推测是否为动态突变病。 3.常规辅助检查:包括生化,电生理,影像学和病理等,对诊断及鉴别诊断颇有意义,某些检查对特定的神经系统遗传病具有确诊价值,如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的血清肌酸激酶增高,肝豆状核变性血清铜和铜蓝蛋白(CP)水平降低,尿铜排泄增加,遗传性肌阵挛性癫痫的脑电图和肌电图特征,结节性硬化 症,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及橄榄脑桥小脑萎缩的头部MRI检查,腓骨肌萎缩症的神经活检等。 4.遗传物质和基因产物检测:包括染色体数量和结构,DNA分析和基因产物检测等,可在基因表达水平上确诊和预测疾病,常用的检测方法有: (1)染色体检查:检查染色体数目异常和结构畸变,如染色体多于或少于23对,染色体断裂后导致缺失,倒位,重复和易位等畸变,主要检查唐氏综合征患儿和双亲,精神发育迟滞伴体态异常患者,多次流产 的妇女及其丈夫,曾生过先天畸形病儿的双亲等。 (2)基因诊断:主要用于单基因遗传病,如检测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基因突变和连锁分析,主要采用Southern杂交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和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等,可直接检出DNA缺失,重复和点突变,以及是否带致病基因,被诊断对象包括有症状患者,症状前患者,隐性遗传病基因携带者和高危胎儿(产前诊断)等。 (3)基因产物检测:主要应用免疫技术对已知基因产物的遗传病进行蛋白分析,如假肥大肌营养不良症患者进行肌肉活检,用免疫法测定肌细胞膜的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含量,因基因缺陷是通过异常蛋白产物致病,不依赖基因诊断也可确诊。 鉴别诊断 1.判定是否为遗传病,并区分为单基因,多基因和线粒体遗传病。 2.遗传物质和基因产物检测。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