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困难 流涎 脓肿 食物误入气道 吞咽困难 吞咽痛 胸骨后疼痛
胸外科 外科
无特殊人群
无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胸部平片 胸部CT检查 胸部疾病体征检查 胸部外部检查
重点检查项目1.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判断有无食管异物及异物停留部位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检查。 (1)X线检查: X射线对不透光的异物如金属异物,具有决定性的诊断意义,但某些薄性骨片可因显影差或体积较小而不能在透视上看出,则行X线正,侧位拍片,值得注意的是文献中曾有误将甲状软骨及环状软骨的局限性骨化误诊为骨性异物的报道。 对X射线完全不显影的异物,可在X线检查时选用少量钡剂造影,以便显示异物,或观察有无钡剂停留情况,即可间接判断异物的存在,钡剂造影法有直接吞入钡剂,咽下钡囊或钡絮等,钡为白色药剂,若大量滞留于异物表面,不仅妨碍食管镜的观察,也影响异物的取出,一般应尽量避免使用,对疑有食管穿孔者,禁用钡剂造影,主张采用水溶性对比剂来显影,其优点是稀薄,可自行吸收。 一些间接的放射影像学征象有助于异物的诊断,如椎前软组织的肿胀增厚,气管和食管移位,Zenker憩室,上纵隔增宽等,食管穿孔的最常见的初期放射学改变为食管周围存有气体。 (2)CT检查 : 对X线透光异物的良好显像效果,使得其应用前景增大,Kobayash将CT扫描用于检查1例13个月的男婴,其X线检查均未见异物影,行颈部CT扫描时发现一纽扣异物影,有文献报道CT扫描对长期存留的X线透光异物最为合适,能非常清晰地显示异物的轮廓,有文献报道曾用CT扫描检查7例常规X线片阴性者,结果发现3例为鱼骨或鱼刺,这表明CT扫描对检测食管细小异物较常规X线检查更有价值。 2.食管镜检查 食管镜检查包括硬性金属食管镜和纤维食管镜检查,是一种最为可靠的诊断手段,检查时因可发生恶心或呕吐,食管因此而扩大,部分横位的尖形异物如枣核等可脱落而咽下入胃,使食管镜检查看不到异物存留,但若发现食管局部有损伤或充血肿胀则说明曾有异物存留,通常食管镜下所见的异物类型为阻塞型,刺入型和混合型,检查时一经发现异物即予以取出,但在婴幼儿例外,当食管镜插入后患儿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此时虽已看清异物也不作一次性取出,应立即拔出食管镜,行气管插管或做气管切开术,呼吸困难缓解后再插入食管镜取出异物,临床上还有一小部分病例为埋藏型异物,因异物长时间存留而深埋于食管壁炎性肉芽下,或藏于Zenker憩室中,使检查者难以发现异物,对于此类病人除应仔细检查外,还可行CT扫描,必要时可行手术探查以证实。
诊断鉴别病史分析 吞咽异物的病史对诊断非常重要,有人认为依据病史和症状可初步诊断食管异物,其正确性有时比X线拍片还要可靠,凡患者有明显的食管异物病史,以后又出现吞咽困难,疼痛或其他症状,即应怀疑异物存留。 有明确的异物史及程度不一的食管异物症状,有经验的临床医师可据此判断异物的存在和停留部位,但婴幼儿不能直接陈述和表达其症状,加之喂养的流质食物(牛奶等)易于通过异物停留处,因此可不出现吞咽困难或因出现呼吸道症状而延误诊断,当一些婴幼儿出现拒食 ,涎液突然增多,进食后不明原因的呕吐,烦躁不安 ,用手搔抓颈部等,应想到本病。 采集异物史,应注意询问下列问题: (1)异物种类:尖锐性食管异物容易刺破和撕裂食管黏膜,甚至食管全层造成食管穿孔,仅刺破黏膜也由于形成壁内脓肿 而继发穿孔;巨大异物也可致食管撕裂;光滑异物长期腐蚀可造成继发性穿孔。 (2)强力吞咽因素:咽入异物后,病人几乎均有用力吞咽食物试图迫使异物入胃的病史,如果异物未能入胃,则会加大并发食管穿孔的几率。 (3)异物存留时间:异物嵌入或嵌顿于食管,长期存留,食管壁可由于异物腐蚀,继发感染 而致食管穿孔。 (4)症状发展因素:临床症状迅速发展和加重,常提示可能出现食管破裂穿孔和感染等。 体格检查 (1)喝水检诊法:用于检诊尖形异物嵌顿于颈部食管者,检查时可嘱病人饮水,病人出现吞咽困难和面部痛苦表情有诊断意义,如果尖形异物已刺入食管壁,则上述症状加重,并发颈部炎症肿胀时,就不应再用此法检查,以免咽下的水流至食管外或进入气管。 (2)颈部检诊法 位于颈部的食管异物,其相应部位有固定压痛点,转动颈部时疼痛加剧,在胸锁乳突肌前缘向食管侧方压迫时有刺痛,压迫和移动气管亦有疼痛或使疼痛加重,这些现象对诊断颈部食管异物,尤其是尖锐异物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并发颈段食管周围炎,周围脓肿时,可见颈前下部胸锁乳突肌前缘附近区域的皮肤肿胀,可触及皮下气肿 及肿块等,对于食管中,下段异物,只有发生并发症时颈部物理检查才显得重要,一般无阳性体征。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