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害妄想 不自主运动 痴呆 抽搐 反应迟钝 共济失调 幻觉 昏迷 腱反射亢进 精神运动性兴奋
精神心理科 精神科 心理咨询科
无特殊人群
无
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
脑脊液压力 脑电图检查 CT检查 脑脊液一般性状检查 脑脊液的显微镜检查 免疫病理检查 颅脑CT检查
重点检查项目1.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轻度增高,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增多,血沉正常或轻度加快。 2.脑脊液常规检查,脑脊液压力 增高,白细胞和(或)蛋白质轻度增高,糖,氯化物正常,但正常者亦不少见,在此基础上出现免疫活性细胞为主的细胞反应,主要为淋巴细胞反应,少数为转化型淋巴细胞反应,单核样细胞反应及单核吞噬细胞反应,急性期多以前3种为主,恢复期以单核样反应为主,急性期细胞学异常可超过90%,半数病例可蛋白增加,糖及氯化物正常,个别病例糖含量增高,偶见麻痹型胶样金曲线。 3.国内报道用捕捉抗体法(ELISA)检测脑脊液及血中的IgM及IgG抗体早期诊断单纯疱疹性脑炎,在生理情况下,IgM抗体不能通过血脑屏障,脑脊液中查到病毒特异性IgM抗体,提示神经系统有病毒感染后的抗体应答反应,方法本身只需要单份血清和脑脊液,1天即可出结果,在单纯疱疹脑炎时可在神经系统症状出现的第2天获阳性,单纯疱疹脑炎Ⅰ型在发病2~12天内都可查到IgM,从脑脊液中查出IgM抗体可达7%左右,还可由一份血清和脑脊液中检测出IgG抗体。 4.有条件单位还可早期进行病毒分离。 (1)脑电图检查: 脑电图多呈弥漫性改变或在此基础上出现局灶性改变,且随临床症状好转而恢复正常。 各地报道本病的EEG异常者达85%~96%,青岛医学院报道160例均为异常EEG,主要为弥漫性高波幅慢波,可在弥漫性异常的背景上有局限性改变加重,有时出现棘波,尖波或棘-慢波复合及周期性复合波等,多数为持续性轻重不同的异常,也有阵发性,散发性和节律性的,这些改变与其他病毒引起的脑炎一样,并无特异性,一般在急性期EEG异常程度轻,随着疾病的进展,EEG的异常程度亦逐渐加重,在疾病高峰期异常程度最高,随着疾病的恢复,EEG也逐渐恢复正常,也有的恢复稍慢于临床。 以精神异常为主要症状的病毒性脑炎,其EEG与一般病毒性脑炎基本变化相同,轻者绝大多数为弥漫性低~中波幅θ及δ波,少数病例有高波幅尖波发放或局灶性高波幅δ波。 有癫痫发作的病毒性脑炎,EEG中约82.4%为弥漫性异常,少数为高波幅尖波发放,脑炎后遗癫痫者中5.8G有阵发性放电,急性期后如EEG仍不正常且有阵发性放电者,预示病人将有癫痫发作。 有的文献强调脑瘤型脑炎,EEG局限性异常多见,但多数报道为弥漫性异常的背景上,有局灶性中~高波幅θ波或δ波。 有的研究者提出慢波的数量增多,周期延长和振幅变大与意识混浊程度成平行关系,但也有不同的见解,有时慢波比意识障碍先出现,但有时相反,病毒性脑炎的EEG没有特异性,不能据此确定脑炎的诊断,必须结合临床和其他检查才有辅助诊断意义,疾病早期在出现神经系统阳性体征之前,容易误诊为功能性精神病,但是疾病早期出现的EEG异常,反映脑部有弥漫性损害,故EEG是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2)脑超声波检查 :急性期发生一侧较重的脑水肿,可见中线移位。 (3)头颅CT检查 : 已有较多的报道,头部CT检查在脱髓鞘脑炎的诊断上有一定的价值,可见低密度区,可发现脑水肿,占位性病变或液化灶。
诊断鉴别诊断标准 部分以精神障碍为首发或主要症状的病毒性脑炎,其神经系统体征,如锥体束征或腱反射的改变,大多在精神症状之后出现,而且不一定恒定存在,体征的部位及性质亦可改变,因此,必须反复仔细地检查才能确定,有些病例在整个病程中始终都以精神症状为主,没有意识障碍及神经系统体征,确诊主要在于对器质性精神症状的重视,因此,本病的诊断应全面考虑,综合分析,早期不能确诊者,应进行随诊观察,以免延误治疗。 单纯疱疹脑炎是一种最常见的病毒性脑炎,发病年龄多在30岁以上,以秋季发生多见,在早期即出现明显的精神异常者极为多见,这与其多累及额叶,颞叶有关,出现意识障碍的亦明显多且症状严重,出现肢体瘫痪的也相对地多。 脑脊液中细胞,蛋白增多相当明显,有的可见红细胞,脑电图多见广泛性异常,可能与意识障碍严重有关,头部CT异常亦多见,主要为额颞叶低密度区,少数低密度区内有点片状高密度影,是脑实质坏死出血的表现,进行诊断时应综合分析,全面考虑,如果早期一时不能确诊,应进行随诊观察。 鉴别诊断 首先需与功能性精神病鉴别,有报道急性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误诊为功能性精神病者约占23%,而以精神症状为首发者其门诊误诊率高达77%。 1.疾病早期: 由于言语运动兴奋,如兴奋躁动,伤人毁物,吵闹不安,自语,自笑,且有性兴奋色彩,易误诊为青春型精神分裂症 ,但记忆力,理解力,计算力和判断力下降,反映出脑器质性损害,由于言语运动性抑制,如少食不食,少语少动,呈木僵或亚木僵状态,易误诊为紧张型精神分裂症或反应性精神病 ,但可出现大小便失禁,多汗和意识障碍 ,且神经系统体征亦出现较早,有感知觉和思维障碍,如幻视,幻听,视物变形,牵连观念,猜疑,易误诊为精神分裂症妄想型,但有轻度的意识障碍,有一定的精神因素,表现失眠 ,胸闷,气憋易误诊为癔症 ,但精神因素解除以后,症状并无好转,故可与癔症区别。 2.在疾病中期: 主要为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意识障碍出现的同时可有发热,这较易与功能性精神病相鉴别,意识障碍先有兴奋躁动,逐渐进入嗜睡,浅昏迷 ,昏迷或谵妄 状态,意识障碍出现的同时,常开始出现发热,应与其他感染性精神病及其他脑器质性疾病相鉴别。 3.急性感染中毒性脑病:可急性或亚急性地出现精神症状,但均有明显的躯体感染,在体格检查和细菌免疫学检查中,能发现感染的各种阳性所见,意识障碍以谵妄状态更为多见,精神症状往往出现在感染之后,而且常随躯体病的变化而改变。 有脑膜刺激症状时,应与各类脑膜炎 相鉴别,如化脓性,结核性,化脓性,结核性脑膜炎 的脑脊液有明显的特异性改变,可在脑脊液中查到相应的细菌或结核杆菌。 原发性病毒性脑炎的感染症状,发热及脑脊液的异常,相对地比脱髓鞘脑炎时多见,皮质类固醇的治疗效果较好及视觉诱发电位变化,可作为脱髓鞘脑炎的诊断参考,病毒分离,血清及脑脊液的免疫抗体,病理检查,更有利于确诊。 4.与颅内占位性病变的鉴别: 头颅CT检查 可以发现局限性密度增高的阴影。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