嗳气 恶心与呕吐 腹痛 贫血 上消化道出血 胃脘饱胀 消瘦
消化内科 内科
无特殊人群
无
药物治疗 支持治疗
胃泌素 内镜检查 十二指肠钡餐造影
重点检查项目实验室检查: (一)胃液分析:胃酸或胃液量分泌正常或较高,部分病例的胃酸水平与十二指肠溃疡相似。 (二)十二指肠液分析:十二指肠液可呈混浊,有粘液,镜检可见有较多的上皮细胞,胃酸低者可见较多的细菌。 (三)胃液分析及血胃泌素 测定:正常或较高,部分患者与十二指肠壶腹部溃疡相似,但无诊断价值。 1.X线钡餐检查 十二指肠球部有激惹痉挛,运动增快,皱襞增粗及紊乱等表现,但不能据此而确立诊断。 2.内镜检查 可分4型 (1)浅表型:黏膜充血水肿,反光增强,红白相间,以红为主。 (2)出血糜烂型:黏膜发红,可见点状,片状糜烂灶或出血灶。 (3)萎缩型:黏膜变薄,苍白,以白为主,可见黏膜下血管显露。 (4)增生型:黏膜粗糙不平或细颗粒结节状改变。
诊断鉴别确诊有赖于内镜下所见和内镜直视下取黏膜活组织检查。 诊断标准: 主要依靠内镜检查确诊。 1.临床表现有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胀满不适,嗳气、泛酸及隐痛;有时可出现类消化性溃疡的症状,如节律性上腹疼痛,进食后可暂时缓解等;糜烂出血性十二指肠炎可出现黑便或呕血。 2.胃酸分泌量可正常或增高;十二指肠引流液中脱落上皮细胞较多,有白细胞;X线检查有球部激惹,降部一过性痉挛,皱壁粗大,可呈假息肉样;内镜检查、行活检可确诊。 诊断依据: 1.症状酷似溃疡病,虽不致发生梗阻、穿孔,但可引起出血。 2.X线钡餐检查无龛影,无明显变形,粘膜皱壁粗乱,但也可正常。 3.纤维内窥镜见到粘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血管暴露,皱劈粗糙不平,结节增殖等,但无溃疡。 4.粘毛活检显示绒毛上皮变性、扁平、萎缩,固有膜内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淋巴样增殖及胃上皮化生等。 本病需与慢性胃炎 ,十二指肠腺增生,胃泌素 瘤及肠结 核和crohn病等引起的十二指肠病变鉴别。 鉴别诊断 1.与十二指肠溃疡相鉴别: 十二指肠炎与十二指肠溃疡有时在症状上有相似之处,二者均可与饮食有关的上腹痛、不适感、可为碱性药物所缓解。单凭临床症状较难鉴别,主要依靠内镜检查明确诊断。 2.与慢性胃炎相鉴别: 慢性胃炎的症状,如上腹部不适或疼痛、消化不良、饱胀、嗳气等与十二指肠炎相似,且两者常同时存在。内镜检查是鉴别二者的主要方法。 3.与胃神经官能症相鉴别: 胃神经官能症与十二指肠炎均可见上腹部疼痛、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症。胃神经官能症患者以中年女性为多见,多有精神创伤史,主要表现为间歇性上腹痛、胃脘灼热或不适感、泛酸、嗳气、呢逆等,问或有呕吐。服用抗酸药能使症状减轻,但不能完全缓解。查体上腹部压痛较广泛,且不固定。患者一般情况良好,但常伴有头痛、头昏、乏力、失眠、抑郁或焦虑等神经精神症状。各种器械与生化检查均无异常。 4.与十二指肠慈室相鉴别: 单纯性十二指肠慈室多经其他原因作胃肠钡餐X线造影检查而偶尔发现,患者常无症状。但当想室发炎或有溃疡形成时,则可出现中上腹痛。疼痛常出现于食后,查体中上腹部有固定压痛,有时易与十二指肠炎相混淆。可经X线钡餐检查及内窥镜检查加以鉴别。 5.与慢性胆道疾病相鉴别: 胆道运动功能障碍可引起发作性痉挛性右上腹疼痛,患者以中年女性较多,疼痛多发生于饱餐之后(尤以脂肪餐),应用碱性药物不能缓解。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可引起消化不良症状及上腹痛,有时易误诊为十二指肠炎。“B”型超声波及X线胆道造影检查可明确诊断。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