钝痛 恶心 腹痛 黑便 黄疸 溃疡 贫血 上腹不适 体重减轻 无力
内科 消化内科 中医学 中医消化科
无特殊人群
无
手术治疗 支持性治疗
唾液黏蛋白 内镜检查 CT检查
重点检查项目实验室检查 1.肿瘤黏蛋白检测 可提示肿瘤组织来源,壶腹部癌可原发于十二指肠壁黏膜,胰管或胆管,而来源部位不同其预后可能不同,因此,Dauson和Connolly对肿瘤产生的黏蛋白进行分析来提示肿瘤组织来源:唾液黏蛋白来自真正的壶腹的肿瘤是胆管上皮和十二指肠黏膜的特征;中性黏蛋白是Bruner腺特征性分泌蛋白;硫酸黏蛋白则主要由胰管产生。 2.组织病理学检查 肿瘤可表现为息肉型,浸润型及溃疡型,息肉状肿块质地柔软,大的呈菜花状,也可能来自腺瘤性息肉或绒毛状腺瘤恶变,肿瘤边缘呈堤状隆起,较硬,肿瘤呈浸润性生长时,可阻塞十二指肠腔致十二指肠腔发生狭窄和梗阻,镜检见:十二指肠癌主要为腺癌,占81.4%,少数癌细胞产生大量黏液而形成黏液腺癌,偶可见分化很差的未分化癌。 3.大便潜血试验 以溃疡病变为主时,大便潜血可为阳性。 影像学检查 1.气钡双重造影 是首选的检查方法,如行气钡双重造影可提高诊断率,因癌肿形态不同,其X线影像有不同特征,一般可见部分黏膜粗,紊乱或皱襞消失,肠壁僵硬,亦可见息肉样充盈缺损,龛影,十二指肠腔狭窄,壶腹部腺癌与溃疡引起的壶腹部变形相似,易误诊。 2.十二指肠纤维内镜检查 镜下见病变部位黏膜破溃,表面附有坏死组织,如见腺瘤顶部黏膜粗糙,糜烂,应考虑癌变,对可疑部位需取多块组织行病理检查,以免漏诊,因纤维内镜难窥视第3,4段,故可能遗漏诊断,临床可采用超长内镜或钡餐弥补其不足。 3.B超 超声内镜和CT检查 :可见局部肠壁增厚,并可了解肿瘤浸润范围,深度,周围区域淋巴结有无转移,以及肝脏等腹内脏器情况。
诊断鉴别诊断 由于本病早期无特殊症状,体征,故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辅助检查,其中以十二指肠气钡双重造影和纤维十二指肠镜是术前确诊十二指肠肿瘤的主要手段。 鉴别诊断 需与十二指肠腺癌相鉴别的疾病繁多,但根据主要临床征象不同,考虑不同疾病的鉴别: 1.表现为梗阻性黄疸 者,需与胰头癌,胆管癌 ,胆管结石,十二指肠降部憩室等疾病其鉴别。 2.表现为呕吐或梗阻者,则应与十二指肠结 核,溃疡病幽门梗阻 ,环状胰腺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相鉴别。 3.消化道出血 者,需与胃,肝胆系,结肠,胰腺,右肾和腹膜后等肿瘤相鉴别。 4.上腹隐痛者,需与溃疡病,胆石 症等相鉴别。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