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乳腺囊性增生病

乳腺囊性增生病 (慢性囊性乳腺病,囊肿性脱皮性乳腺增生病,纤维囊性乳腺病) 疾病

疾病首页 疾病知识 在线问诊 找医院 找医生 找药品 文章解读

乳腺囊性增生病就诊指南

典型症状

背痛 结节 囊肿 乳头溢液 乳腺刺痛 乳腺内无痛单发的硬肿块 乳腺囊性增生 乳腺外上象限腺体增厚 乳汁分泌减少

  • 建议就诊科室:

    乳腺外科 外科

  • 易感人群:

    女性

  • 传染方式:

  •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手术治疗

常见问诊内容

近红外线乳腺扫描检查 乳腺导管造影 钼靶X线检查 涂片

重点检查项目

1.肿物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 乳腺囊性增生病肿物多呈两侧性,多肿块性,各肿块病变的进展情况不一,采取多点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常能全面反映各肿块的病变情况或性质,特别疑为癌的病例,能提供早期诊断意见,有时最后确诊还应取决于病理活检。 2.乳头溢液细胞学检查 少数病人有乳头溢液,肉眼所见多为浆液性,浆液血性,血性,涂片 镜检可见导管上皮,泡沫细胞,红细胞,少许炎症细胞及脂肪,蛋白质等无形物。 3.钼靶X线摄影 钼靶X线片上显示病变部位呈现棉花团或毛玻璃状,边缘模糊不清的密度增高影,或见条索状结缔组织穿越其间,伴有囊性时,可见不规则增强阴影中有圆形透亮阴影,乳腺囊性增生病肿块,需和乳腺癌的肿块鉴别,前者无血运增加,皮肤增厚和毛刺等恶性征象;若有钙化也多散在,不像乳腺癌那样密集。 4.B超检查 近年来,B超诊断技术发展很快,诊断率不断提高,对本病检查时常显示增生部位呈不均匀低回声区和无肿块的回声囊肿区。 5.近红外线乳腺扫描检查 本病在近红外线乳腺扫描屏幕上显示为散在点,片状灰影,或条索状,云雾状灰影,血管增多,增粗,呈网状,树枝状等改变基础上,常见蜂窝状不均匀透光区。 6.磁共振成像检查(MRI) 典型的MRI表现为乳腺导管扩张,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楚,扩张导管的信号强度在Tl加权像上低于正常腺体组织;病变局限于某一区,也可弥漫分布于整个区域或在整个乳腺,本病的MRI像特点通常为对称性改变。

诊断鉴别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及体征所见,一般能做出临床诊断,如有疑问时可行有关辅助检查,协助诊断。 鉴别诊断 1.乳痛症 多见于20~30岁年轻妇女,大龄未婚或已婚未育,发育差的小乳房,双侧乳腺周期性胀痛,乳腺内肿块多不明显或仅局限性增厚或呈细颗粒状,又称细颗粒状小乳腺。 2.乳腺腺病 多见于30~35岁女性,乳痛及肿块多呈周期性,肿块多呈结节状,多个散在,大小较一致,无囊性感,一般无乳头溢液 。 3.乳腺纤维腺瘤 多见于青年女性,常为无痛性肿块,多为单发,少数为多发,肿块境界明显,移动良好,无触痛,但有时乳腺囊性增生病可与纤维腺瘤并存,不易区别。 4.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多见于中年女性,临床上常见乳头单孔溢液,肿块常位于乳晕部,压之有溢液流出,X线乳腺导管造影 ,显示充盈缺损,常可确诊。 5.乳腺癌 常见于中,老年妇女,乳腺内常为单一无痛性肿块,肿块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多能找到癌细胞,有时乳腺囊性增生病伴有不典型增生,癌变时,常不易区别,需病理活检确诊。

猜你感兴趣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