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节 乳房肿块 乳头溢出血性或棕色浆液性液体 乳头溢液
乳腺外科 外科
女性
无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乳腺导管造影 涂片
重点检查项目1.溢液细胞学检查 :将乳头溢液涂片进行细胞学检查,如能找到瘤细胞,则可明确诊断,但阳性率较低。 2.针吸细胞学检查 : 对于可触及肿物的病例,采用针吸细胞学检查,可与乳腺癌进行鉴别诊断。 3.X线乳房平片 : 对本病的定位准确率不到30%,但可排除隐性乳腺癌引起的出血,由于乳管内乳头状瘤体积较小,密度淡,故X线平片很难发现,当瘤体较大时,表现为导管扩张条索状阴影,或局部圆形致密影,边缘完整锐利,偶尔可见钙化。 4.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 : 对乳管内的乳头状瘤具有较高的诊断及定位价值,尤其是对扪不到肿块的病例,肿瘤多位于1~2级乳腺导管内,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局限性圆形或椭圆形充盈缺损,可见远端导管扩张或梗阻现象,在主导管梗阻处可见“杯口”状肿块影,管壁光滑,无外浸现象,在分支导管主要为单个导管截断现象,导管造影可鉴别囊性增生或癌,亦能发现同一导管系统内的其他性质的病变。 方法:常规消毒乳头及周围皮肤,找准溢乳导管开口,用钝头细针轻轻插入病变导管,避免刺破乳导管,进针1~2cm后,注入碘油或76%复方泛影葡胺,然后拍钼靶片,注意勿将空气推入。 5.乳房透照试验 : 在暗室内,用手电筒对乳房进行透照检查,积血的肿块可显示出不透光的区域,此法方便确定肿块的部位。 6.超声检查 : 具有无创性,无痛苦,简便易行的特点,超声可见扩张的导管及其内的液性暗区,有时可见导管内的乳头状瘤及充盈缺损。 7.乳管内窥镜检查 :对未触及肿块的乳头溢液,可提高其诊断率,乳管内窥镜观察,可见乳头状瘤为黄色或充血发红的实质性肿块,表面光滑呈桑椹状突向腔内,或呈息肉样隆起而周围管壁光滑,无凸凹不平现象。
诊断鉴别诊断 病人就诊时主诉乳头溢出血性或棕色浆液性液体 , 时有时无,具有间歇性,在乳房内可触及小肿块,可因挤压液体排出,肿块缩小或消失,体格检查时在乳晕内可扪及直径1cm左右的结节样肿块,伴有压痛,检查时用食指缘,沿乳管走行方向,自乳房基底部向乳头方向轻轻按压,按顺时针走行逐一按压,可避免症状,体征的遗漏,可在相应的乳头输乳孔处,见到有血性或浆液性液体流出,根据这些特点,临床诊断多不困难,对可疑病例可采用以上方法检查确定诊断。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乳腺结构不良症的囊性增生期,导管扩张症,大导管或壶腹部炎症,乳头状癌,Paget病等相鉴别。 1.乳腺囊性增生症 :本病溢液多为浆液性或黄绿色,临床上本病呈周期性疼痛,月经前疼痛明显,乳腺可扪及结节状物,韧且压痛。 乳导管造影无充盈缺损的表现,硬化型腺病表现为乳管及其分支变细,呈细线状;囊肿型表现为与导管相连的较大囊性扩张,小导管及腺泡性增生型表现为终末导管腺泡呈均匀的小囊状或串珠状扩张。 2.大导管或壶腹部炎症 : 偶尔可见乳头溢液 ,多为脓血性,同时有明显炎症病史,溢液涂片 细胞学检查,可见炎症细胞,诊断多不困难。 3.导管扩张症 : 该病的乳房肿块位于乳晕区,局部发红,灼烧样疼痛,痒和肿胀 等,本病的急性期,有急性乳房感染的表现,全部乳房水肿 及乳头内陷 ,似炎性乳腺癌 ,部分病人有乳头溢液,但溢液为黏稠的凝块状,非自溢性,大部分因挤压而出,乳管造影示:乳晕下大导管显著扩张,迂曲,严重者叶囊状,无充盈缺损。 4.乳头状癌 :乳头状癌肿块多位于乳房中央或乳晕深处,或乳晕区以外的乳腺组织中,往往伴有乳头血性溢液,临床上易与乳管内乳头状瘤 相混淆,欲将两者区别开来,必须行病理学检查,显微镜下观察,乳头状瘤可见腺上皮,肌上皮两层细胞形成的乳头和排列规则的腺管细胞,无异形性,核分裂少见或缺如,往往伴有大汗腺样化生,乳头分支少,间质多且乳头较粗大,可融合成复杂的腺样结构,而乳头状癌则相反,细胞异形明显,核分裂常见,邻近乳腺组织内一般无硬化性腺病,癌细胞内可见筛状结构。 5.Paget病 : Paget病虽起于乳头处的大导管,但乳头表面有湿疹 样改变,而且皮肤增厚,常伴有乳头刺痛,瘙痒和烧灼感等症状,增厚的皮肤往往与正常组织分界清楚,血性分泌物不多,故易鉴别,但最后还须经病理确诊。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