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Q热肺炎

Q热肺炎 (寇热肺炎) 疾病

疾病首页 疾病知识 在线问诊 找医院 找医生 找药品 文章解读

Q热肺炎就诊指南

典型症状

弛张热 恶心 肺实变 腹痛 腹泻 干咳 肝脾肿大 高热 寒战 缓脉

  • 建议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 内科

  • 易感人群:

    无特定人群

  • 传染方式:

    呼吸道传播

  •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常见问诊内容

补体结合试验 肺活检 浆细胞 血常规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涂片

重点检查项目

1.血液化验 血常规检查的诊断价值不大,急性期外周血白细胞多正常,或轻度增高伴轻度核左移,血清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可增高。 2.痰液化验 痰液经革兰染色,主要显示大量的单核细胞,也有淋巴细胞及少量中性粒细胞等,痰液经培养分离到贝纳立克次体。 3.病原学检查 赖于从患者血,尿,痰,脑脊液和胸水中培养分离到贝纳立克次体,将临床标本接种豚鼠,田鼠或鸡胚,接种动物需4~6周血中方可出现特异性抗体,加之分离操作过程中存在随时致人受染的危险,故不作常规方法,必要时应对操作人员妥加防护。 利用免疫荧光素标记抗体技术或通过电镜,可直接观察组织中或巨噬细胞内的贝纳立克次体。 寇热肺炎患者可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获得标本,对活检组织及灌洗回收液中的肺泡巨噬细胞进行贝纳立克次体检测。 4.血清学检查 寇热的血清学诊断方法简便安全,结果可靠,常被临床应用,患者起病后2~4周血中出现特异性抗体,其检测方法包括补体结合试验 ,微量血液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和微量免疫荧光技术等,IgG抗体的急性期水平较恢复期增高并超过4倍以上则有诊断意义,特异性IgM抗体也可经ELISA方法检测,该抗体可在发病后持续17周以上,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本病外斐反应阴性,较易区别于其他常见立克次体病,鉴于贝纳立克次体具有相的变异,在急性期,2相抗原的抗体水平明显增高;慢性寇热血清中1相抗原的抗体滴度增高,其效价≥1∶200。 5.分子生物学检测 目前可用DNA探针和PCR技术检测标本中贝纳立克次体DNA,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并可鉴别贝纳立克次体的急,慢性感染。 6.动物接种和病原体分离 取发热的病人血液2~3ml接种于豚鼠腹腔内,动物发热后处死,作脾脏压印涂片 检查,可见存在于胞质内的病原体,也可用鸡胚卵黄囊或组织培养分离病原体,须在有条件的实验室中进行,以免感染播散。 7.X线检查:肺部散在的片状模糊阴影,段性和亚段性分布,有时呈大叶性实变征象,多数发生在一侧或双侧肺部下叶。

诊断鉴别

Q热的诊断 (一)临床诊断 凡发热患者,如有与牛羊等家畜接触史,当地有本病存在时,应考虑Q热的可能性。对伴有剧烈头痛、肌痛、肺炎、肝炎、外斐氏试验阴性者应高度警惕。 (二)实验室检查 1.血象 血细胞计数正常,中性粒细胞轻度左移,血小板可减少,血沉中等程度增快。 2.血清学 (1)补体结合试验 急性Q热Ⅱ相抗体增高,Ⅰ相抗体呈低水平。若单份血清Ⅱ相抗体效价在1:64以上有诊断价值,病后2~4周,双份血清效价升高4倍,可以确诊。慢性Q热,Ⅰ相抗体相当或超过Ⅱ相抗体水平。 (2)微量凝集试验 Ⅰ相抗原经三氯醋酸处理转为Ⅱ相抗原,用苏木紫染色后在塑料盘上与病人血清发生凝集。此法较补体结合试验敏感,阳性出现率(第一周阳性率50%,第2周阳性率90%),也可采用毛细管凝集试验。但特异性不如补结合试验。 (3)免疫荧光及EliSA检测Q热特异性IgM(抗Ⅱ相抗原),可用于早期诊断。 3.病原分离 取血、痰、尿或脑脊液材料,注入豚鼠腹腔,在2~5周内测定其血清补体结合抗体,可见效价上升;同时动物有发热及脾肿大,剖检取脾组织及脾表面渗液涂片染色镜检病原体;也可用鸡胚卵黄囊或组织培养方法分离立克次体,但须在有条件实验室进行,以免引起实验室内感染。 Q热的鉴别诊断 急性Q热应与流感、布鲁氏菌病、钩端螺旋体病、伤寒、病毒性肝炎、支原体肺炎、鹦鹉热等鉴别。 Q热心内膜炎应与细菌性心内膜炎鉴别:凡有心内膜炎表现,血培养多次阴性或伴有高胆红素血症、肝肿大、血小板减少(<10万/mm3)应考虑Q热心内膜炎。补结合试验Ⅰ相抗体>1/200,可予诊断。国外有报告,直接萤光检测Ⅰ、Ⅱ相IgA呈高效价,用来诊断Q热心内膜炎。慢性Q热其它表现也要与相应病因所致疾病鉴别。

猜你感兴趣

相关症状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