弛张热 盗汗 恶心 乏力 肺部或支气管周围可呈现纹理增粗及浸润现象 肺下叶周围呈节段性或大叶性模糊阴影 腹痛 干咳 肝功检查胆红素及转氨酶常增高 肝脏肿大
呼吸内科 内科
无特定人群
呼吸道传播、接触传播、消化道传播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补体结合试验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尿常规 白细胞分类计数 血常规 涂片
重点检查项目实验室检查 1.血象 血细胞计数正常,中性粒细胞轻度左移,血小板可减少,血沉中等程度增快。 2.血清学 (1)补体结合试验 :急性Q热Ⅱ相抗体增高,Ⅰ相抗体呈低水平,若单份血清Ⅱ相抗体效价在1:64以上有诊断价值,病后2~4周,双份血清效价升高4倍,可以确诊,慢性Q热,Ⅰ相抗体相当或超过Ⅱ相抗体水平。 (2)微量凝集试验:Ⅰ相抗原经三氯醋酸处理转为Ⅱ相抗原,用苏木紫染色后在塑料盘上与病人血清发生凝集,此法较补体结合试验敏感,阳性出现率(第一周阳性率50%,第2周阳性率90%),也可采用毛细管凝集试验,但特异性不如补结合试验。 (3)免疫荧光及EliSA检测Q热特异性IgM(抗Ⅱ相抗原):可用于早期诊断。 3.病原分离 取血,痰,尿或脑脊液材料,注入豚鼠腹腔,在2~5周内测定其血清补体结合抗体,可见效价上升;同时动物有发热及脾肿大,剖检取脾组织及脾表面渗液涂片 染色镜检病原体;也可用鸡胚卵黄囊或组织培养方法分离立克次体,但须在有条件实验室进行,以免引起实验室内感染。
诊断鉴别诊断 根据病因,症状和相关检查即可诊断。 鉴别诊断 1.急性Q热应与流感,布鲁氏菌病,钩端螺旋体病 ,伤寒 ,病毒性肝炎 ,支原体肺炎 ,鹦鹉热 等鉴别。 2.Q热心内膜炎应与细菌性心内膜炎鉴别:凡有心内膜炎表现,血培养多次阴性或伴有高胆红素血症,肝肿大,血小板减少(<10万/mm3)应考虑Q热心内膜炎,补结合试验Ⅰ相抗体>1/200,可予诊断,国外有报告,直接萤光检测Ⅰ,Ⅱ相IgA呈高效价,用来诊断Q热心内膜炎,慢性Q热其它表现也要与相应病因所致疾病鉴别。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