乏力 肺栓塞 精索静脉曲张 静脉侧支循环建立 静脉回流障碍 静脉血栓 女性腰骶生理性前突明显 下肢水肿
血管外科 外科
无特定人群
无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核磁共振成像(MRI) 中心静脉压测定(CVP) 造影检查 CT检查
重点检查项目1.空气容积描记和活动后静脉压测定:是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最好的筛选指标,该症患者下肢静脉最大流量在休息时正常,活动后较正常人下降,同时静脉再充盈时间缩短;活动后静脉压较正常人升高,本方法存在较高的假阳性率,明确诊断有赖于影像学检查。 2.下肢顺行和(或)股静脉插管造影:是目前惟一特异性诊断方法,被称为髂总静脉受压综合征诊断的金标准,影像所见有受压静脉横径增宽,上粗下细喇叭状形态;限局性充盈残缺,纤维索条和粘连结构阴影;不同程度的狭窄,如髂外静脉受压则有嵌压阴影,静脉闭塞或受压移位等影像;出现不同程度的盆腔侧支静脉;可见侧支静脉内造影剂排空延迟现象,提示髂静脉回流不畅,髂静脉内粘连结构是髂总静脉受压综合征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形态各异,对此还缺乏影像学报告。 3.动态性静脉测压法:提示在股静脉插管造影时进行狭窄段近,远侧静脉测压,如压差0.20kPa就有诊断意义,但缺乏特异性,如平静时相差不明显,可以挤压小腿腓肠肌增加血流量以明确显示。 4.彩色超声检查: (1)二维超声:原发性髂总静脉受压综合征的超声表现: ①左髂总静脉前方受到右髂总动脉压迫,后方受到脊柱向前推挤,使局部血管变细,特点是前后径变扁,左右径增宽,可达4cm左右, ②左髂总静脉受压远端前后径逐渐增宽,形成“喇叭口”状改变,横径变窄<2cm, ③该综合征常常伴有左侧髂静脉内血栓形成,栓塞后引起该侧下肢深静脉血管内径增宽,病程较长者会形成同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形成大量侧支循环。 继发性髂总静脉受压综合征超声表现: ①髂静脉局限性受压变窄,常有不同程度的移位,受压静脉有较长段的狭窄,其周围可见到实质性肿块回声, ②髂静脉狭窄的程度与肿瘤压迫的程度有关,严重者可完全闭塞中断,同侧下肢深部静脉及浅静脉均有扩张征象, ③有时也可探及腹股沟肿大的转移淋巴结。 (2)彩色多普勒:原发性髂总静脉受压综合征的彩色多普勒表现:受压处狭窄区域呈“五彩镶嵌”持续性高速血流,受压完全闭塞时彩色血流中断,彩色血流中断处恰好与右髂总动脉骑跨压迫的部位一致,应用彩色多普勒对该症检查很有帮助,容易识别髂总动脉与髂总静脉的关系,比二维超声检查方便,侧支循环最常见于左髂总静脉,大多通过盆腔内丰富的吻合支逐渐扩张,并起代偿作用,盆腔内有多个圆形及带状液性暗区,其内可显示高速血流,由于侧支循环代偿血流加速,彩色血流明亮,而髂外静脉侧支静脉形成甚少。 继发性髂总静脉受压综合征的彩色多普勒表现: ①在受压处髂静脉呈局限彩色血流变细,色彩明亮,边缘不整齐, ②完全闭塞者无彩色血流显示,一般情况下髂动脉不易变扁,其彩色血流可穿过实质性肿块, ③下肢静脉有血液回流障碍征象。 (3)脉冲多普勒:原发性髂总静脉受压综合征的脉冲多普勒表现:受压处可测及高速持续性血流频谱,闭塞时,局部无血流信号,远端静脉血流速度减慢,在做Valsalva试验时,静脉血流速度变化不明显。 继发性髂总静脉受压综合征的脉冲多普勒表现:在受压处狭窄的髂静脉可测及高速连续血流频谱,完全闭塞者不能测及血流信号。 4.磁共振和CT静脉造影:在显示病变血管的同时,还可以显示腔外结构(动脉,侧支血管,腰骶椎等),有助于该症的诊断。
诊断鉴别1.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只有通过满意的髂静脉造影,以排除髂静脉狭窄。 2.原发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往往发病突然,不像髂总静脉受压综合征有长期下肢静脉回流障碍病史,后期才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由于后者髂静脉狭窄和阻塞病变局限,而且侧支静脉较好,所以出现相似又不同于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另外,由于髂总静脉的原有狭窄,下肢深静脉的血栓并不容易发生脱落而发生肺栓塞 ,实际上仅从临床上对两者进行鉴别是相当困难的,只有满意的髂静脉造影,才能确定有无髂静脉狭窄或阻塞。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