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佩梅病

佩梅病 疾病

疾病首页 疾病知识 在线问诊 找医院 找医生 找药品 文章解读

佩梅病就诊指南

典型症状

共济失调 四肢近端肌肉和呼吸麻痹 眼球震颤

  • 建议就诊科室:

    小儿神经内科 儿科学 神经内科 内科

  • 易感人群:

    无特发人群

  • 传染方式:

  •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常见问诊内容

颅脑CT检查 颅脑MRI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

重点检查项目

头颅核磁共振图像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PMD 影像学主要表现是髓鞘发育不良或髓鞘完全无发育。头颅MRI可显示髓鞘化异常,主要表现在脑白质T2 加权像和Flair 像弥漫性高信号,此项检查对PMD 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生后第1、2 年是脑白质髓鞘化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此时头颅MRI 表现特异性相对较小。但因正常3 个月婴儿的内囊后肢、胼胝体压部和视放射区已经有髓鞘形成,所以早期这些部位异常对PMD 诊断具有重要意义。随着PMD 患儿年龄逐渐增加,其脑白质发育极其落后,头颅MRI 表现为新生儿样脑白质表现,T1 加权像脑白质改变常不明显,T2 加权像脑白质几乎全部为高信号。随着病情进展,脑白质容积缩小,表现为胼胝体变薄,脑室扩大和皮质内陷。痉挛性截瘫患儿脑白质异常程度较PMD轻,其头颅MRI T2 加权像可表现为片状高信号。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um,MRS,胆碱复合物(choline,Cho)包括甘油磷酸胆碱、磷脂酰胆碱、磷酸胆碱等,是细胞膜磷脂代谢的重要组成成分。当细胞膜分解破坏时,Cho 水平会升高。因为PMD 是髓鞘形成障碍性疾病,Cho 水平不高,与脑白质脱髓鞘疾病比较具有重要意义。Bonavita 等报道无PLP1 综合征中N-乙酰天门冬氨酸(N-acetylaspartate,NAA)水平下降。相反,在有PLP1 基因重复突变患儿中NAA 水平会增高,此项容易和Canavan 病相混淆。 分子遗传学检测 PLP1基因突变类型多样。截至目前已发现PLP1相关疾病的PLP1 基因突变142 种(human gene mutation databases),包括重复突变、点突变与缺失突变。以重复突变最为常见,占PMD 患者总数的50%~70%,点突变占PMD患者总数的10%~25%。据此,在临床诊断为佩梅病患者基因检测策略首先进行PLP1基因重复突变检测,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 ,MLPA),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针对待检DNA序列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的新技术。该技术高效、特异,在一次反应中可以检测30-48个核苷酸序列拷贝数的改变,目前已经应用于多个领域、多种疾病的研究。在佩梅病诊断中用于检测PLP1基因重复/缺失突变。结果正常者应用DNA直接测序方法进行点突变的检测。 对于临床疑似PMD患儿需行PLP1 基因检查以确诊。 研究表明在PLP1相关疾病谱系中基因型与表型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PLP1 基因突变以重复突变最为常见,占50%~70%,点突变占10%~25%,而缺失突变仅占2%左右。 PLP1基因重复突变见于大多数经典型与中间型PMD;点突变临床表型分布广泛,可以见于PLP1相关疾病的全部临床表型,但以先天型PMD为多;而缺失突变见于无PLP1综合征与痉挛性截瘫2型。我们课题组对53例完成PLP1基因突变分析PMD患者的实验结果显示:71.7%为PLP1基因重复突变,其中临床表型为经典型与中间型PMD分别占68.4%(26/38)与26.3%(12/38);22.6%为点突变,其中41.6%(5/12)为先天型PMD;5.7%未发现PLP1基因改变。最新研究还表明PMD患者伴随PLP1基因重复突变的X染色体所累及区域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 CNV)片段大小与临床表型密切相关,我们前期应用基因芯片对上述38例PLP1基因重复突变患者的相关区域CNV的改变进行初步分析结果也显示了CNV片断的大小和模式与临床表型密切相关。迄今为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通过基因检测共确诊58 例PMD 患儿。

诊断鉴别

诊断:PMD 临床诊断主要依据典型临床表现和头颅影像学检查,确诊依靠分子遗传学研究。临床上遇到男性患儿,以眼球震颤起病,主要表现为眼球震颤,肌张力低下、共济失调及进行性运动功能障碍,头颅MRI 示T2 加权像 脑白质弥漫性高信号,要考虑PMD的可能,应进一步行PLP1 基因检查以确诊。 鉴别诊断:PMD 与佩梅样病鉴别 如果PLP1 基因检查无异常,应该进一步查GJA12基因,尤其对于临床表现为经典型PMD 的女性患儿。 佩梅样病(Pelizaeus-Merzbacher-like disease,PMLD)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弥漫性脑白质髓鞘形成障碍疾病,其临床表现和PMD 患者相似,故得名PMLD。目前已知的PMLD 的致病基因是缝隙连接蛋白α12(gapjunction protein alpha 12,GJA12),又称GJC2,还有其它基因可以引起PMLD的临床表现,因此,将GJA12/GJC2导致的PMLD叫做PMLD1,此基因是2004 年由Uhlenberg 等确定。GJA12 基因长约9.9 kb,包括2 个外显子,编码区位于第2 外显子,基因编码产物为缝隙连接蛋白47(gap junction protein 47,connexin 46.6,Cx47),GJA12 基因突变可导致严重神经系统病变。PMLD 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PMLD 相关的GJA12 基因突变,可能导致Cx47表达变化,干扰了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s)与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s)之间的偶联。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之间通过缝隙连接相互偶联。不同细胞表达不同的缝隙连接蛋白。星形胶质细胞之间通过Cx43/Cx43 和Cx30/Cx30 通道相偶联。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之间通过Cx43/Cx47 和Cx30/Cx32 通道相偶联。免疫染色切片显示Cx47 在少突胶质细胞表达,且靠近其细胞边缘,GJA12基因的错义突变导致了Cx47 功能的缺失,因此认为GJA12基因突变影响Cx43/Cx47 介导的A/O 偶联,从而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2007 年在国内率先诊断并报道了2 例PMLD,基因分析结果示1 例为GJA12 基因点突变,1 例为移码突变,且为1 号染色体父源性单亲二倍体所致。截至到目前为止,本课题组临床诊断9例PMLD患者,基因确诊的PMLD1患者4例,国际上基因确诊仅60余例。 PMLD 与PMD 临床表现相似,头颅MRI表现 与PMD 基本一样,难以区分,但PMLD 患者出现惊厥机率大。PMLD 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男女发病无显著差别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男女发病没有明显差别,但PMD 是X 连锁隐性遗传,男性多见,且更严重。根据一般的影像学及生化检查很难将此两种疾病分开,目前只能依赖基因突变分析进行确诊,如果PLP1 基因检查无异常,应该进一步查GJA12/GJC2基因检测,尤其对于临床表现为经典型PMD 的女性患儿。 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vanishing white matter disease,VWM,此病也可表现为大脑白质的弥漫性受累,但是异常白质可以出现液化表现,在Flair 像能看得很清楚似脑脊液信号。临床表现上也无眼震。而是以运动障碍起病、运动障碍重于智力障碍,每遇感染所致发热或轻微的头部外伤可引起病情明显加重,可以有共济失调、癫痫发作和视神经萎缩。 Salla 病是由溶酶体中N-乙酸神经氨酸(NANA)蓄积所致的游离唾液酸贮积病,临床上也可表现为肌张力低下、眼球震颤和智力运动发育迟缓。但是癫痫在此病中较PMD 中更常见,而且此症可有粗陋面容、肝脾大以及心脏扩大。头颅MRI 在较重的患儿中可表现为弥漫性T2 高信号,在相对轻的患儿中主要集中在脑室周围。高效液相串联质谱分析检测尿中游离唾液酸增加可以诊断,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中游离唾液酸贮积在溶酶体而不是胞浆中或者发现SLC17A5 基因的致病突变可确诊此病。

猜你感兴趣

相关症状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