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倾向 钙化 脾功能亢进 贫血 气急 上腹部肿块及腹胀 胃脘饱胀 心悸
外科 肝胆外科 普外科
无特发人群
无
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腹腔镜 肝、胆、脾CT检查 腹部平片 腹部透视 血管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
重点检查项目腹部X线检查,可发现脾影增大及局部压迫征象,但不具特异性,胃底及大弯部于钡餐后见有压迹,横结肠脾曲于钡灌肠后可见被推向右方,左侧肾脏在静脉造影下可见被推向下方,B超检查可作为脾脏肿瘤的首选检查,能显示脾脏大小,区分肿瘤的囊实性,了解肿瘤的包膜情况,对脾脏肿瘤的诊断有很高价值,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了解肿瘤内部的血供情况,有助于判断肿瘤的性质,CT是目前诊断脾脏肿瘤最有价值的影像学检查,能比较准确提供肿瘤的大小,形态,与周围脏器的关系,能发现约1cm左右的小肿瘤;还可比较详细了解周围脏器有无其他病变等,MRI对脾脏肿瘤的诊断价值与CT相似,临床应用尚不多,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可了解脾脏血管分支的分布情况,可根据肿瘤血管的多寡,压迫,中断和新生血管等来判断其性质,对脾脏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B超或CT引导下脾脏细针穿刺活检,由于受病人呼吸影响,定位比较困难,且可并发腹腔内大出血或脾脏假性动脉瘤,风险较大,应慎重选用。 腹腔镜检查术可以观察脾脏表面的病变,同时可在其指导下进行血管造影 ,穿刺活检等,对脾脏疾病的诊断或了解脾脏肿大的病因等有一定价值。
诊断鉴别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一般可以与原发性恶性脾肿瘤或转移性脾肿瘤相鉴别,值得一提的是,临床上大部分脾脏良恶性肿瘤的确诊有赖于手术探查与病理组织学检查,因此在选择影像学检查时,不必面面俱到,在B超与CT等获得初步诊断后,即可考虑手术探查。 脾良性肿瘤应与寄生虫性脾囊肿 ,原发性恶性脾肿瘤及转移性脾肿瘤相鉴别,寄生虫性脾囊肿常系包囊虫性,X线检查易见囊壁钙化,血象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及特异性血清试验阳性可确诊,原发性恶性肿瘤往往症状较良性肿瘤突出,肿块增长速度快,全身进行性消瘦等有助于鉴别,转移性脾肿瘤常源于肺癌 ,乳腺癌 ,恶性黑色素瘤 及脾周围脏器癌等,只要详细检查,不难发现原发癌灶及多脏器损害的表现。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