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倾向 粒细胞减少 脾大 脾功能亢进 贫血 全血细胞减少 头昏 心悸 血小板减少 硬化
外科 肝胆外科 普外科 内科 消化内科
无特发人群
无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康复治疗
尿素 红细胞寿命 血红蛋白 脾显像 CT检查 腹部平片
重点检查项目1.外周血:红细胞,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也可以为其中单一系列细胞的减少。 2.骨髓象:造血细胞有代偿性增生,部分有细胞成熟障碍现象。 3.脾脏切除后:血及骨髓象可以恢复或接近正常,脾脏应作细胞病理学检查加以证实。 对脾功能亢进原发病进一步诊断更为重要,宜根据条件与需要做以下各项检查。 1.超声显像 体检时,脾大在肋弓下未能触及者,应进一步作超声显像探测,超声显像对脾脏大小,厚度及性质能准确查知,对脾脏内部的病变与临近器官的关系有协助诊断的价值,当前超声显像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其临床应用普及,对脾功能亢进本身及原发病的确诊起了重要作用,有些疾病已不完全依赖进一步的核素检查,因此,有学者认为在多数情况下,超声显像对内脏的检查可以部分代替CT与放射性核素检查。 2.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摄影(CT) CT既可测定脾脏大小,又可发现脾脏深部及表浅病变,如淋巴瘤,CT常表现为脾内有圆形或不规则的不均匀实质性影形,密度低,境界模糊;脾脏血管肉瘤表现为圆形,卵圆形不均匀的影形;脾梗死表现为单个或多个三角性或楔形低密度区,脾与肝同时作CT检查 可以进一步发现肝脏的大小,性质与脾脏的关系。 3.核共振成像(MRI) 这是一种生物磁学核自旋成像技术,它能显示CT显像相类似的变化,它主要测定液体在体内的分布,化学结构和血流的速度,以显示其内部结构及其变化,如水肿,出血与肿瘤,尤其是在探查门脉或脾静脉变化方面有一定意义。 4.放射性核素在脾功能亢进中的应用 (1)脾脏容积测定:以51Cr标记红细胞静脉注入血液循环,然后定时测定红细胞在血液循环中清除率,并测定脾脏中红细胞阻留指数,不同的脾大患者,脾脏对红细胞阻留能力不同,正常值为0.15~O.30ml/g,有人认为肝硬化所致的脾大,脾脏容积明显增加,对红细胞阻留能力也增强,脾脏阻留红细胞能力可作为脾功能亢进指标之一,有学者应用平面闪烁图测算脾脏容积,设计了一个计算脾脏容积的公式: V=αF3/2 式中:V—拟求的脾脏容积;F—脾的体表面积;α—实践所得的常数0.30,其间的误差约为10%。 (2)红细胞寿命测定:常用示踪剂为51Cr,静脉注射51Cr红细胞悬液,以闪烁探头分别测定心前区,脾区和肝区的放射性活度,以后又于24 h及隔天相同位置进行测定,直至心前区放射性活性减少一半或红细胞外表半存期为止,正常人脾/肝比例为1∶1,脾/心比例为1.5∶1,肝/心比例小于1∶1,脾脏肿大时,脾/肝增为2∶1,脾功能亢进引起溶血性贫血时为3∶1~4∶1,一般认为脾/肝比例为2∶1时,已是脾功能亢进,正常人红细胞半存期(T1/2)为26~40天,生存全时间为110~120天,在脾功能亢进时,红细胞T1/2明显缩短,武汉协和医院对晚期血吸虫病34例患者以51Cr测定红细胞半存期为10.5~19天,平均为19.89天,低于正常红细胞半存期。 (3)脾显像 :常采用99mTC热变性红细胞,113In-热变性红细胞或51Cr-热变性红细胞,脾显像检查的目的是决定脾脏位置,大小,脾肿块及病变的性质以及有无副脾等诊断,111In-血小板或111In-白细胞也可用于脾显像的检查,但因111In价贵,国内尚不能普遍应用,以51Cr和59Fe同时标记即可测知细胞破坏及细胞产生的场所与数量。
诊断鉴别诊断 诊断脾功能亢进有赖于以下各项指标,一般可确诊。 (一)脾脏肿大几乎大部分病例的脾脏均肿大,对于肋下未触到脾脏者,应进一步通过其它检查,证实是否肿大,应用99m锝,198金或113m铟胶体注射后脾区扫描,有助于对脾脏大小及形态的估计,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也能测定脾大 小及脾内病变,但脾肿大与脾功能亢进的程度并不一定成比例。 (二)血细胞减少红细胞,白细胞或血小板可以单独或同时减少,一般早期病例,只有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晚期病例发生全血细胞减少。 (三)骨髓呈造血细胞增生象部分病例还可同时出现成熟障碍,也可能因外周血细胞大量被破坏,成熟细胞释放过多,造成类似成熟障碍象。 (四)脾切除的变化脾切除后可以使血细胞数接近或恢复正常,除非骨髓造血功能已受损害。 (五)放射性核素扫描51Cr标记血小板或红细胞注入体内后体表扫描,发现脾区的51Cr量大于肝脏2~3倍,提示血小板或红细胞在脾内破坏过多。 鉴别诊断 主要涉及脾大的鉴别诊断及血细胞减少的鉴别诊断,前者主要是各种继发性脾亢间的鉴别,后者除各种继发性脾亢间的鉴别外,尚需与其他各种血细胞减少鉴别,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 ,非白血病 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症,多发性骨髓瘤 ,巨幼细胞贫血,慢性肾功能衰竭 等,与慢性肾功能衰竭鉴别,检测血肌酐,尿素 氮,即可清楚区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