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迟钝 感觉过度 感觉障碍 高热 高血压 吞咽困难 无力
外科 神经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中老年人。
无
康复治疗 支持性治疗
血常规 便常规 尿常规 脑脊液常规检验(CSF) 血压 血糖 血脂检查
重点检查项目实验室检查 1.脑脊液检查:腰穿只在不能做CT检查 ,临床又难以区别脑梗死与脑出血时进行,通常脑压及CSF常规正常。 2.血尿便常规 及生化检查:主要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 ,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相关。 影像学检查 1.神经影像学检查 (1)应常规进行CT检查:多数病例发病24h后逐渐显示低密度梗死灶,发病后2~15天可见均匀片状或楔形的明显低密度灶,大面积脑梗死伴脑水肿和占位效应,出血性梗死呈混杂密度,应注意病后2~3周梗死吸收期,病灶水肿消失及吞噬细胞浸润可与脑组织等密度,CT上难以分辨,称为“模糊效应”,增强扫描有诊断意义,梗死后5~6天出现增强现象,1~2周最明显,约90%的梗死灶显示不均匀的病变组织,但有时CT不能显示脑干,小脑较小梗死灶。 (2)MRI:可清晰显示早期缺血性梗死,脑干及小脑梗死,静脉窦血栓形成等,梗死后数小时即出现T1低信号,T2高信号病灶,出血性梗死显示其中混杂T1高信号,钆增强MRI较平扫敏感,功能性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可早期诊断缺血性卒中,发病2h内即显示缺血病变,为早期治疗提供重要信息,DSA可发现血管狭窄及闭塞部位,显示动脉炎,Moyamoya病,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等。 2.经颅多普勒(TCD):可发现颈动脉及颈内动脉狭窄,动脉粥样硬化斑或血栓形成,超声心动图检查可发现心脏附壁血栓,心房黏液瘤和二尖瓣脱垂。
诊断鉴别诊断 1.诊断依据:中年以上,有高血压 及动脉硬化病史,突然发病,一至数天内出现脑局灶性损害的症状,体征,并可归因于某颅内动脉闭塞综合征,临床应考虑急性血栓性脑梗死可能。 2.CT或MRI检查发现梗死灶可以确诊,有明显感染或炎症性疾病史的年轻患者需考虑动脉炎的可能。 鉴别诊断 1.脑出血 :脑梗死 有时颇似小量脑出血的临床表现,但活动中起病,病情进展快,高血压 史常提示脑出血,CT检查 可以确诊。 2.脑栓塞 :起病急骤,局灶性体征在数秒至数分钟达到高峰;常有心源性栓子来源,如风心病,冠心病 ,心肌梗死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以及合并心房纤颤等,常见大脑中动脉栓塞引起大面积脑梗死,导致脑水肿 及颅内压增高,常伴痫性发作。 3.颅内占位病变:颅内肿瘤 ,硬膜下血肿和脑脓肿 可呈卒中样发病,出现偏瘫等局灶性体征,颅内压增高征象不明显时易与脑梗死混淆,须提高警惕,CT或MRI检查可以确诊。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