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黏多糖贮积症Ⅰ型

黏多糖贮积症Ⅰ型 (粘多糖增多症Ⅰ型,粘多糖贮积病Ⅰ型,粘多糖病Ⅰ型,胡勒综合征,承霤病,脂肪软骨营养不良,软骨-骨营养不良,Hurler 综合征,MPSI-H) 疾病

疾病首页 疾病知识 在线问诊 找医院 找医生 找药品 文章解读

黏多糖贮积症Ⅰ型的发病原因

病因:

本病病因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发病机制

本病发病机制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其基本缺陷是溶酶体a-L-艾杜糖醛酸酶缺乏,基因定位在22~22q11,从而使黏多糖分解发生障碍,体内各种组织细胞内有分解不全的黏多糖沉积,并随尿排出体外,从尿中排出的2种黏多糖是硫酸皮肤素和硫酸乙酰肝素,二者在多糖侧链上都有艾杜糖醛酸。

病理:本型的病理改变几乎可涉及到体内的每个器官和组织,其中最严重的改变见于脑,心,肝,脾,脑体积增大,重量增加,软脑膜变厚,呈乳样浑浊,心脏肥大,心包,心内膜,腱索,瓣膜都有片状或结节状肥厚,冠状动脉呈白色索状,可被内膜沉积所阻塞,或呈管腔狭窄,肝脾肿大变硬,外观呈灰色。

镜下可见在许多组织内都有肿胀 的大细胞,内有大量黏多糖沉积,称为Hurler细胞或气球样细胞,这种细胞可能属于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或其他细胞,见于心瓣膜,血管,脑膜,角膜,肌腱和骨膜等组织,由于黏多糖溶解于福尔马林,故用PAS染色时,黏多糖沉积溶解,肝实质细胞,库普弗细胞,脾和淋巴结的网状细胞,内分泌腺的上皮细胞,软骨细胞,骨细胞和视网膜细胞等,也有黏多糖沉积,可使细胞呈空泡状,与Hurler细胞相似,用组织化学方法分析细胞沉积物证明是黏多糖,电镜研究提示异常细胞内沉积物是在溶酶体内。

中枢神经和末梢神经系统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肿胀,内有脂样沉积物,其组织化学特点与神经节苷脂相同,电镜检查可见神经元内沉积物常聚结或为分层结构,称斑马小体,与神经节苷脂病时的膜状胞浆小体很相近。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

相关阅读

黏多糖贮积症Ⅰ型病因文章

猜你感兴趣

相关症状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