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慢性中耳炎

慢性中耳炎 (慢性中耳感染) 疾病

疾病首页 疾病知识 在线问诊 找医院 找医生 找药品 文章解读

慢性中耳炎就诊指南

典型症状

耳内疼痛 持续性发热 恶寒 便秘 听力减退 耳流脓 耳聋 眩晕 头痛 耳源性破伤风

  • 建议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 五官科

  • 易感人群:

    无特殊人群

  • 传染方式:

  •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常见问诊内容

听力检查 中耳 耳镜检查法

重点检查项目

1、听力检查:早期或数度病例仅有传导性听障,严重或长期病例,则有轻度至重度之混合型听障,更严重的也可能全聋。 2、X光检查:由于多数慢性中耳炎为小儿反复中耳炎之后遗症,所以大多乳突气化不良。少数乳突气化良好的,多为鼓膜长期破洞型之中耳炎,或外伤及成人才引起的慢性中耳炎。 3、耳镜检查:单纯的慢性中耳炎可见鼓膜上有穿孔。大多数为中央型穿孔,即周围尚有残馀鼓膜。极少数为边缘型穿孔,即一边没有残馀鼓膜。除了观察鼓膜上的穿孔外,一定要注意有无其他的中耳炎后遗症同时存在。

诊断鉴别

根据病理及临床表现分为三型: ⑴单纯型:最常见,多由于反复发作的上呼吸道感染时,致病菌经咽鼓管侵入鼓室所致。临床特点为;耳流脓,多为间歇性,呈黏液性或黏液脓性,一般不臭。量多少不等,上呼吸道感染时,脓量增多。鼓膜穿孔多为紧张部中央性,大小不一,但穿孔周围均有残余鼓膜。鼓室黏膜粉红色或苍白,可轻度增厚。耳聋为传导性,一般不重。 ⑵骨疡型:又称坏死型或肉芽型,多由急性坏死型中耳炎迁延而来。此型特点:耳流脓多为持续性,脓性间有血丝,常有臭味。鼓膜紧张部大穿孔可累及鼓环或边缘性穿孔。鼓室内有肉芽或息肉,并可经穿孔突于外耳道。传导性聋较重。 ⑶胆脂瘤型:胆脂瘤非真性肿瘤,而为一位于中耳、乳突腔内的囊性结构。由于囊内含有胆固醇结晶,故称胆脂瘤(cholesteatoma)。 耳长期持续流脓,有特殊恶臭,鼓膜松弛部或紧张部后上方有边缘性穿孔。从穿孔处可见鼓室内有灰白色鳞屑状或豆渣样物质,奇臭。一般有较重传导性聋,如病变波及耳蜗,耳聋呈混合性。 根据病变轻重和危险程度分为三型: ⑴单纯型:亦称咽鼓管鼓室型,最多见,病变主要局限于鼓室内。正常咽鼓管及前鼓室由纤毛柱状上皮覆盖,内含腺体,后鼓室、鼓窦及乳突为立方形上皮,鼓室内听骨、肌肉、韧带及神经等均由黏膜包围,形成很多皱折及浅袋,一般黏膜感染发炎,如果治疗及时,鼓膜穿孔,引流通畅,炎症可很快治愈。否则,浅袋病变扩大,黏膜病变成为不可逆性,流脓虽不多,但长期流脓不止,或自愈后不久又反复流脓。乳突多气化良好而无恙。 ⑵坏死型:亦称骨疡型。黏膜组织广泛破坏,听骨、鼓环、鼓窦及乳突小房均可发生出血、坏死,尤其是松弛部和后鼓室上方多发生穿孔,脓不多而臭味很大,穿孔内常能见到肉芽和息肉阻塞引流,严重听力减退,有时可有头痛和眩晕,乳突多为间质或为硬化型。 ⑶胆脂瘤型:亦称危险型。鼓室或鼓窦内形成增生过长的上皮团块,其外包以纤维组织,内含坏死上质、角化物和胆固醇结晶。因能压迫破坏骨质,具有恶性肿瘤性质,故过去错误地称为胆脂瘤,实质上并非肿瘤。耳流脓虽不多但味奇臭,穿孔内可见有白色碎块、豆腐渣样胆脂瘤上皮团。可引起头痛、头晕,因骨质广泛破坏,易并发颅内外并发症,故称为危险性中耳炎,乳突多是硬化型。

猜你感兴趣

相关症状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