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慢性反流性肾病

慢性反流性肾病 (慢性返流性肾病,慢性返流性肾病变,慢性逆流性肾病,慢性萎缩性肾盂肾炎) 疾病

疾病首页 疾病知识 在线问诊 找医院 找医生 找药品 文章解读

慢性反流性肾病就诊指南

典型症状

蛋白尿 氮质血症 多尿 腹痛 高血压 菌尿 妊高征 肾功能衰竭 肾结石 输尿管扩张

  • 建议就诊科室:

    外科 泌尿外科 内科 肾病内科

  • 易感人群:

    无特殊人群

  • 传染方式:

  •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支持治疗

常见问诊内容

浆细胞 血液检查 膀胱造影 造影检查 肾脏超声检查

重点检查项目

1.尿液检查 尿路感染时沉渣检查可见白细胞尿或脓尿,尿细菌培养阳性;尿中可见白细胞,红细胞管型,以及肾小管性蛋白尿,镜下血尿,尿比重 和尿渗透压 明显下降等肾损害的表现,尿NAG酶升高,尿β2-m升高,浓缩功能减退和β2微球蛋白重吸收减少提示小管功能受损,蛋白尿多于1g/d时,提示本病继发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2.血液检查 可见血白细胞增高,核左移等全身感染性症状,Tamm-Hosfall抗体阳性,IgG升高,发生急性肾功能减退时可有氮质血症和血肌酐水平升高,当浓缩能力下降时可出现高钠血症。 3.肾活检 本病典型病例的病理改变,主要是皮质乳头瘢痕形成,肾盏扩张,扭转,病变以肾下极和上极最显著,病变可为单侧或双侧,肾脏直径有不同程度的缩小,也可到极度萎缩,如大量反流继续存在,可见输尿管扩张,弯曲。 儿童时期因VUR而发生的肾脏萎缩类似于梗阻性病变,肾缩小两个标准差的患儿82%有中度(Ⅳ级)至重度(Ⅴ级)反流,瘢痕形成见于88%的患儿,由于肾极部位的乳头主要为复合易反流类型,故瘢痕易见,但瘢痕也可在其他叶见到。 本病肾组织学损害实际上与慢性肾盂肾炎无明显区别,可见淋巴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小管退行性改变,萎缩小管内常有胶质管型,部分呈小管囊性扩张,小球玻璃样变或消失,小动脉和叶间动脉由于收缩和内膜增厚而阻塞,部分病例在外髓带和皮质可见含Tamm-Horsfall蛋白的淡染物质,这种病灶常被聚积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 包围,在有尿路感染的病例,皮质萎缩常伴严重的呈放射状分布的炎症反应,并可从受损的髓质延伸到整个小叶,此时常见患肾缩小,肾盂肾盏扩张,皮质变薄,肾表面有局灶性瘢痕。 有严重蛋白尿的成人病例,常见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伴IgM和C3沉积,文献报道50%的患者输尿管黏膜下和邻近肌层可见炎性细胞浸润,主要为淋巴细胞和浆细胞。 光镜检查可见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纤维化,有淋巴细胞浸润,在皮质及外髓可见内含THP圆形的染色物,晚期病变可见肾小球局灶性硬化,荧光镜可见部分肾小球内有IgM,IgG和C3沉积,电镜检查可见内皮下电子致密沉积物。 4.影像学检查 (1)尿路造影:本病最典型的改变是与扭曲的肾盏对应的皮质局灶性瘢痕,残余小叶可代偿性肥大,呈现假性肿瘤影像,一般而言,患者尿路造影表现典型,呈现为“标准”影像,肾脏瘢痕对应扭曲且杵状膨大的肾盏,正常皮质与之交替,在假性输尿管肾盂连接部梗阻时,肾脏轮廓可能无特殊,当病变部位严重萎缩,覆盖杵状肾盏的皮质变薄,其他部位代偿性肥大时,肾轮廓也可无特殊。 (2)超声波:超声波检查显示肾外形不规则,纤维瘢痕部位表现为反射增强,代偿性肥大部位反射正常,94%的病例超声与排泄性尿路造影检查 结果具有一致性,超声检查探测肾乳头形态的灵敏性不如静脉内肾盂造影,但能灵敏探测肾脏瘢痕,静脉内肾盂造影对此效果差。 (3)肾扫描:肾扫描可作为诊断反流性肾病的补充手段,最常用的放射性核素是99Tc,该核素具有良好的物理特性,现有3种不同的99Tc标记复合物可用于临床。 ①99Tc标记的DTPA复合物(dietylenetriamine-pentacetic acid)由肾小球滤过,在肾皮质无明显停留,因此特别有利于评价集合系统功能和测定总的和单个肾小球滤过率。 ②99Tc标记的DMSA(dimercaptosuccinic acid)缓慢随尿排泄而逐渐缓慢地在有功能的肾皮质聚积,DMSA扫描缺损反映出该处因缺血损害而低灌注,或损害部位近端小管排出放射性核素减少。 ③99Tc标记的葡庚糖酸盐具有以上两者的优点:多数被排泄进入肾盂肾盏系统,但一部分被保留在肾皮质,注射后2~3h的延迟显影,对检测急性肾盂肾炎以及皮质瘢痕特别有利,但对轻度肾盏异常的诊断效果不如静脉内肾盂造影。 (3)X线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VCUG):VCUG是检查反流的传统方法,对尿道和膀胱壁异常的诊断以及反流的精确分级很有价值,但该检查有创伤性和痛苦性,并可能将细菌引入尿道,数字减影在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的应用提高了诊断反流的灵敏度和精确性。 (4)放射性核素膀胱造影 放射性核素膀胱造影由VCUG发展而来,其在性腺的放射剂量很低,在国外多家儿童医院已成为可供选择的检查方法之一,该项检查技术上与VCUG相似,在尿道导管插入后将小量99Tc滴注入膀胱,然后用生理盐水充盈膀胱,在膀胱充盈,排尿和排空时摄取膀胱和上腹部的系列影像,比较核素膀胱造影和放射性X线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VCUG),前者现被认为是筛查反流和判断手术效果最有效的筛查方法,其优点是放射剂量低;灵敏度高;可取得VCUG不能取得的数据参数如残余容量,反流量,反流时膀胱容量等,核素膀胱造影的缺点有不能评价尿道情况;不能按国际分级标准进行分级;也不能显示轻微膀胱壁异常如小憩室等,选择核素膀胱造影的适应证如下: ①反流患者接受内科治疗或术后的随访检查。 ②对反流儿童无症状同胞的筛查。 ③对易患膀胱输尿管反流患儿(如脊髓脊膜膨出或其他功能性膀胱疾病)的系统检查。 ④患UTI的女性患儿的初步筛选。 (5)电子计算机X线体层扫描(CT):对检测肾皮质瘢痕较准确,惟价格较昂贵。

诊断鉴别

诊断标准 临床上遇有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遗尿,多尿,夜尿,高血压,肾功能不全,双肾大小不等或明显缩小等病例时,应怀疑反流性肾脏病(RN)的可能性,可先作99mTc-DMSA筛选试验及反流试验,及(或)大剂量IVP加X线断层照片,必要时作CT等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1.反流的诊断方法 到目前为止,排尿性膀胱尿路造影(MCU)仍为VUR检测及分级的金标准,即通过导尿管注入76%泛影葡胺100ml加生理盐水500ml,在X线透视监测下,令病人排尿,观察膀胱尿液有否向上反流,反流分为5级,1级:尿液反流只达到输尿管下1/3段;2级:尿液反流达到输尿管,肾盂及肾盏,但无扩张,肾盂穹窿正常;3级:输尿管轻度扩张或中度扩张和(或)扭曲,肾盂轻度或中度扩张,但无(或)轻度穹窿变钝;4级:输尿管中度扩张和(或)扭曲,肾盂中度扩张,穹窿锐角完全消失,但大部分肾盏保持乳头压痕;5级:输尿管严重扩张和扭曲,肾盂肾盏严重扩张,大部分肾盏不能看见乳头压痕。 (1)核素:99锝-二乙三胺五醋酸(99m锝-DTPA)是一种简单,方便,无创伤 性的检查方法,我们常用间接法:从静脉中注入小剂量99锝(99mTc),嘱病人多饮 水,约2h后摄片,间接法的优点是符合生理状态及正常排尿机制;不需插导尿管;同时可获得肾解剖形态和功能情况;对仅存在于尿路感染急性期的VUR有重要诊断意义,缺点是有局限性;小孩或不合作者有困难;高压反流方能检出率高;检查需时长;肾功能不好时检查受干扰。 (2)超声波:B超检测VUR是一种与MCU之间有良好相关性较新的方法,晚近亦有报道用彩色多普勒检测输尿管开口位置作为尿感儿童合并VUR的筛选试验。 (3)膀胱镜:对VUR已消失,而静脉肾盂造影发现肾瘢痕者,如膀胱镜检查时观察到输尿管口的形态及位置改变,则对RN的诊断有帮助。 2.反流肾诊断方法 (1)大剂量静脉肾盂造影(IVP)并X线断层照片:为传统的RN诊断方法,可显示肾轮廓,长度,皮质厚度,乳头形态,与杵状肾盏对应的肾表面不规则瘢痕,后者为RN的标志。 (2)核素肾扫描:99锝-二巯基丁二酸(99mTc-DMSA)肾扫描技术检测RN,对肾瘢痕诊断亦有帮助。 (3)超声波:可发现肾皮质瘢痕形成,皮质变薄,肾盂变形。但因有第12肋骨的干扰,显示肾上极瘢痕有困难。 (4)电子计算机X线体层扫描(CT):能较准确的检测肾皮质瘢痕。 3.RN的诊断标准为 (1)大剂量静脉肾盂造影加X线断层照片的改变: ①肾盏杵状变形及邻近皮质瘢痕形成。 ②肾皮质变薄常发生于肾两极,单侧或双侧肾体积缩小或形态学上不相称(两肾长度相差1.5cm)。 ③肾盂、肾盏、输尿管扩张,而无器质性梗阻。 (2)可发现不同程度的VUR,但有约半数成人病例可无VUR。 (3)排除继发性VUR,此时VUR常是双侧性的。 应该着重指出的是多年来被认为是“慢性非梗阻性萎缩性肾盂肾炎”的一侧或双侧有瘢痕的固缩肾,其实是反流性肾脏病。

猜你感兴趣

相关症状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