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化 韧带骨化 血脂异常 硬化 肘痛 足跟痛 足痛
骨科 脊柱外科 骨外科
无特殊人群
无
对症治疗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康复治疗 手术治疗
脊椎平片 颈椎CT检查 脊柱椎体平扫 血糖 胸部透视
重点检查项目部分患者血糖 水平改变,提示患者有糖尿病,其余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偶见类风湿因子 阳性,也与本病无直接关系。 1.胸椎X线表现 胸椎为DISH典型受累区,异常钙化和骨化最常见于胸7~11,上胸椎少见,但也见于胸11~12连续钙化,骨化者,多见椎体前侧方连续的钙化和骨化,钙化和骨化呈薄片状,连续越过椎间隙,范围较广泛;当广泛时在脊柱前侧方形成致密的盾牌状改变;晚期骨化多凹凸不平,特别是在椎间盘水平。 部分椎体上下缘骨赘形成,但椎间盘维持相对高度,骨赘多为刷爪形,并常与椎体前方骨沉积融合,往往在椎间盘保持完整的水平,骨赘形成最严重;韧带沉积骨与椎体前缘之间出现线状或半环状透亮带,虽然透亮带不出现在每一个椎体,但却为DISH特征性的X线改变,此带经常突然终止于椎体的上缘和下缘,晚期这一透亮带可随骨化的进展而消失(图3)。 脊椎双侧骨化不对称,虽常见双侧受累,但胸椎右侧好发,左侧骨沉积与骨赘少见。 2.颈椎最常见于颈5和颈6椎体前,颈1和颈2少见,皮质肥厚最初沿椎体前表面发生,前缘特别是前下缘出现骨赘,向下延伸并越过椎间盘,随着病情进展,可见连续数个椎体受累,但较胸椎少见,骨化表现为平滑,盔甲状凹凸不平及不规则状,最厚可达11~12mm,椎间盘水平,椎体骨内常有椎间盘膨出形成的低密度缺损,但沉积骨与椎体之间的透亮带少见。 3.腰椎椎体前骨肥厚为最初表现,病情进展,椎体边缘出现云雾状密度增高影和尖角状骨赘,特别是在椎体前上方,骨赘延伸越过椎间盘,椎间盘前方骨内可见低密度影,偶可见新骨与椎体间透亮带,但连续数个椎体的骨沉积罕见,而以椎体上下缘角状骨赘多见。 4.骨盆髂嵴,坐骨结节,股骨转子等韧带附着部出现胡须样骨沉积,骶髂关节下关节周围可见骨赘,髋臼旁,耻骨上缘骨桥形成。 5.足跟骨下后表面骨刺,跟腱和跖腱膜增生,距骨背侧,跗骨,舟骨的背内侧,股骨底后侧和第五跖骨基底发生特异性的骨增生,后者可表现为跖腱膜钙化或大的“距骨沟”。 6.其他部位胫,腓骨骨肥厚常累及骨间膜的附着部位,髌骨上下缘骨质增生,特别好发于股四头肌腱的附着部位,肘部以鹰嘴骨刺最常见。
诊断鉴别诊断标准 由于DISH临床症状和体征较轻又缺乏特异性,所以临床诊断主要靠X线表现及临床表现,在排除了其他相关疾病的基础上综合判断。 1.X线的诊断标准 诊断DISH中脊柱的病变需要以下3条标准: (1)至少连续4个椎体的前外侧面出现钙化 和骨化,伴或不伴明显的赘生物。 (2)椎间隙存在,缺少典型的退行性椎间盘疾病广泛的改变。 (3)无骨突关节的骨强直或侵蚀,硬化 ,或骶髂关节的骨融合。 2.本病主要依靠影像学诊断,最常用的检查是对疑有病变的脊椎行后前位和侧位X线平片检查,对疑有椎管狭窄者可行CT检查;MRI可发现韧带骨化 前的韧带肥厚。 未发现本病与人类白细胞抗原有相关性,常规血生化检查和血沉正常,所有与高胰岛素血症相关的疾病和辅助检查可出现异常,如高血压 ,肥胖,成人发病的糖尿 病,血脂异常 ,痛风等。 鉴别诊断 1.本病应与退行性椎间盘病和强直性脊柱炎 相鉴别,前者往往有椎间盘受累,脊柱变短,有椎体边缘硬化或真空现象;后者有椎小关节模糊,强直和骶髂关节侵蚀,硬化或融合。 2.诊断中X线的诊断标准的 3个条件的第1个是与变形性脊椎关节强直鉴别,后者是脊柱纤维环的变性改变,仅在2~3个椎体间可能有骨化;第2个条件用于鉴别退行性椎间盘病;第3个条件用以排除强直性脊柱炎。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