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尿 低热 乏力 骨膜炎 关节挛缩 肌肉酸痛 皮肤硬化 贫血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腕管综合征
骨外科 骨科 骨关节科 运动医学科 运动医学科
无特殊人群
无
药物治疗 支持治疗
血常规 血液电解质检查 血液生化六项检查 免疫学检测
重点检查项目1.血常规 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可轻度减少,约47.6%的病例嗜酸粒细胞增高。 2.血沉 约半数患者血沉增快,若并发血液学障碍,则可见相应的血细胞异常及骨髓异常,偶有蛋白尿。 3.血生化及免疫学检查 ANA阳性率30.8%,抗dsDNA抗体33.3%阳性,RF36.4%阳性,γ-球蛋白73.3%增高,IgG,IgA,IgM分别有60%,26.7%,20%增高,CIC85.7%阳性。 4.组织病理:目前EF的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检查,该病活检取材要达到肌肉与筋膜的深度,EF病变主要在筋膜,表现为胶原纤维增生,增厚和纤维化,胶原呈透明,玻璃样变或均质化,血管周围有灶性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和浆细胞 浸润,数量不等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可见血管扩张和增生,筋膜中增生的胶原组织可伸向皮下脂肪小叶间隔内,将部分脂肪小叶包裹在硬化损害内,还可波及下面的肌肉,发生浅表肌肉的炎症变化,肌束间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少数病例真皮亦可有上述的轻度病变;表皮正常,少数可有轻度萎缩和基底层色素细胞增多。 皮肤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在筋膜和肌间隔中有IgG,C3的沉积,真皮深部与皮下脂肪中的血管周围有IgG,C3沉积,真皮表皮交界部可见IgM沉积,但这些变化是非特异性的,对EF的诊断帮助不大。
诊断鉴别诊断标准 诊断依据为:发病前常有过度劳累,外伤,受寒史,急性发病,肢体和躯干部的皮肤硬化 表现,而表皮,真皮仅轻度累及或正常,肢体上举时病损表面凹凸不平,并可见沿浅静脉走向有条沟状凹陷,无Raynaud现象,内脏不受累或累及较轻,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组织病理示筋膜增厚伴数量不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等。 鉴别诊断 1.硬皮病 需与局限性硬皮病 及系统性硬皮病(肢端型)鉴别,局限性硬皮病的特点是皮肤经历局限性肿胀 ,继之硬化,最后萎缩的3个阶段,皮肤硬化部位皮纹消失,毳毛缺如,干燥无汗,触之硬韧感,系统性硬皮病(肢端型)多由四肢末端,面部皮肤开始水肿 性肿胀和硬化,而肢体的硬化多到肘,膝关节的下1/3处停止,几乎都有雷诺现象,常见甲周毛细血管扩张和指尖溃疡,并常伴内脏受累,最常累及的脏器为食管和肺,导致食管蠕动减弱,肺间质纤维化等,无论局限性还是系统性硬皮病其组织病理变化均主要在真皮和表皮。 2.成人硬肿病 常于颈部起病,以后扩展至面部,躯干,最后方累及四肢或不累及四肢,损害范围较广,皮肤发硬呈非凹陷性肿胀,不能提起,病前常有传染病和其他感染史,组织病理显示真皮增厚,胶原纤维肿胀,均质化,间隙加宽,其间充满酸性黏多糖基质。 3.皮肌炎 肌肉累及范围广泛且症状严重,并以肩胛带和四肢近端肌肉为主,上眼睑有水肿性紫红色斑和手背,指节背的Gottron征,血清肌酶如CPK,LDH和AST以及24h尿肌酸 排出量显著增高等。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