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寒 咳嗽 皮肤干燥 舌苔薄白 头痛 干胁痛 浮脉
传染病科 感染中心
无特殊人群
呼吸道传播
药物治疗 支持治疗
胸部平片 体温测量 尿常规 血常规 便常规 痰培养
重点检查项目深秋时节,感受当令之气,燥与寒邪合而为患,即是凉燥,又谓之“次寒”。凉燥外束肌表,卫阳被遏,经气不舒,则可见发热恶寒;若腠理闭塞则无汗;燥邪上犯清窍,则发头痛;燥气内应于肺,肺气失宣,肃降失司,则生咳嗽;“燥胜则干”,津气内伤,则有鼻燥咽干、唇燥、皮肤干燥之症。燥而寒,则口干不渴;邪在卫表故苔白脉浮。
诊断鉴别诊断 病证名。外感燥证之一,系感染秋燥 之邪而偏寒者,与温燥相对而言。亦称燥凉。《重订通俗伤寒 论·秋燥伤寒》:“秋深初凉,西风肃杀,感之者多病风燥,此属燥凉,较严冬风寒为轻。”燥邪为患有两大特点,一是燥邪干涩,易伤津液;二是燥易伤肺。由于肺为娇脏,喜润恶燥,主气属卫又外合皮毛,与大肠相表里,开窍于鼻,以咽喉为通道,故燥邪袭人之时,可以出现口唇、鼻咽干燥,干咳,皮肤干裂,大便秘 结等症状。温燥除此之外,多感身体发热,出汗,口干而渴,咽干或痛,鼻衄,干咳无痰;凉燥则常有身体发冷,头痛 无汗,口不渴,鼻塞,咳嗽有痰而少。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