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流行性斑疹伤寒

流行性斑疹伤寒 (虱传斑疹伤寒,典型斑疹伤寒) 疾病

疾病首页 疾病知识 在线问诊 找医院 找医生 找药品 文章解读

流行性斑疹伤寒就诊指南

典型症状

斑丘疹 斑疹 便秘 弛张热 大小便失禁 低热 低血压 恶心 发绀 腹胀

  • 建议就诊科室:

    传染病科 感染中心

  • 易感人群:

    无特殊人群

  • 传染方式:

    虫媒传播

  •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常见问诊内容

皮疹 补体结合试验 立克次体凝集试验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尿常规 心电图 免疫电泳 血凝试验 涂片

重点检查项目

(一)血尿常规 白细胞计数多在正常范围内,约1/4在1万/mm3以上,少数低于5000/mm3,血小板数一般下降,嗜酸粒细胞显著减少或消失,蛋白尿常见,偶有红,白细胞及管型。 (二)血清免疫学试验宜取双份或三份血清标本(初入院,病程第2周和恢复期),效价有4倍以上增长者具诊断价值,常用者有外斐试验,补结试验,立克次体凝集试验 ,间接血凝试验 等,外斐试验虽特异性较差,但由于抗原易于获得和保存,故仍广泛应用;其原理为某些立克次体与变形杆菌OX19,OXK或OX2的抗原部分相同,故患者血清对有关变形杆菌株可产生凝集反应,流行性斑疹伤寒患者血清对OX19株的凝集效价一般超过1∶320,但常在第2周末或恢复期始达有意义的水平或高峰;继而效价迅速下降,于3~6月内转为阴性,非立克次体病如变形杆菌尿路感染,钩端螺旋体病,回归热,疟疾,伤寒等也可出现阳性反应,其效价大多较低,且很少有动态改变,其他立克次体病患者对OX19株也可产生凝集反应,但除地方性斑疹伤寒,其凝集效价一般也较低,复发型斑疹伤寒虽也为普氏立克次体所引起,但外斐试验往往呈阴性,或凝集效价<1∶160。 补结杭体在病程第1周内即可达有意义的效价(1∶40),第1周阳性率为50%~70%,第2周可达90%以上,低效价可维持10~30年,故可用于流行病学调查,以提纯的普氏立克次体颗粒性抗原作补结试验,不仅具组特异性,且有种特异性,故可用以区别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地方性斑疹伤寒,复发型斑疹伤寒患者的补结抗体出现也较早,大多在病后第8~10日达高峰,其组成以IgG为主,而流行性斑疹伤寒则主要是IgM。 以可溶性抗原作立克次体凝集试验,特异性高,操作简便,微量法更可节省抗原,阳性反应的出现较外斐试验为早,病程第5日即可有80%以上病例呈阳性;试管法>1∶40,微量法>1∶4为阳性反应,2~3周时阳性率几达100%,效价于病程1月左右达高峰,继迅速下降而于数月内消失,因而不适用于追溯性研究,本试验具组特异性,可用以与其他组立克次体病如恙虫病,各种斑点热,Q热等区别,地方性斑疹伤寒患者可出现效价较低的阳性反应,流行性斑疹伤寒现症患者的凝集抗体属于IgM,而复发型斑疹伤寒病人的凝集抗体则主要属于IgG。 间接血凝试验的一些特点与微量凝集法相同,也只具组特异性,血凝抗体于病程第5~7日出现,迅速上升,高值维持2~10周,下降较补结抗体为快,一般以>1∶100的效价为阳性标准。 其他血清免疫学试验尚有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火箭免疫电泳,葡萄球菌蛋白A(SPA)玻片协同凝集法等。 (三)病原体分离不适用于一般实验室,立克次体血症通常出现于病后1周内,宜在抗菌药物应用前采血接种于豚鼠腹腔或鸡胚卵黄囊中;或采集病人身上体虱在实验室内饲养观察,待虱发病死亡后,作涂片 染色检查立克次体,豚鼠对普氏立克次体敏感,可用发病早期的患者血液3~5ml注入雄性豚鼠腹腔内,经7~10d后动物出现发热反应,取鞘膜和腹膜作刮片检查,或取脑,肾上腺,脾等组织作涂片,染色后镜检,可找到位于胞质内的大量立克次体,豚鼠阴囊反应呈阴性,或仅有轻度发红而无明显肿胀,可供与地方性斑疹伤寒鉴别时的参考。 (四)分子生物学检查用DNA探针或PCR方法检测普氏立克次体特异性DNA,具快速,特异,敏感等优点。 (五)其他有脑膜刺激征者,应作脑脊液检查,外观大多澄清,白细胞及蛋白稍增多,糖一般正常,心电图可示心肌损害,如低电压,T波及S-T段改变等,少数患者可有肝,肾功能的改变。

诊断鉴别

诊断 应注意以下几点: 1.流行病学资料 当地流行情况,好发季节,疫区旅居史与带虱者接触史以及被虱叮咬的可能性等,对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2.临床表现 发热及热程特点,发疹日期,皮疹特征以及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等有助诊断。 3.实验室检查 血象特点,外斐反应阳性,尤其是恢复期血清效价较早期有4倍以上增长有诊断价值,但不能分型,有条件可作普氏立克次体凝集反应,补体结合试验以及免疫荧光间接染色法检测特异性抗体进行型别的鉴定,动物接种得阳性结果尤有诊断意义。 鉴别诊断 1.伤寒 夏,秋季发病较多,起病较缓慢,病初体温呈阶梯状上升,相对缓脉,皮疹 出现较晚,呈玫瑰色充血疹,量少,精神神经症 状相对出现较晚,病程较长,骨髓,血,尿,粪培养有伤寒杆菌生长,肥达反应阳性。 2.回归热 虱传回归热亦为虱所传播,流行季节与本病相同,但有典型的周期性高热,皮疹极少见,偶有黄疸 ,末梢血白细胞计数增多,发热时血中有大量的螺旋体,也应注意在流行季节偶有两病同存的情况。 3.钩端螺旋体病 夏,秋季流行,有疫水接触史,多无皮疹,腓肠肌压痛明显,多有黄疸,出血,咯血 ,钩端螺旋体补体结合试验 及凝集溶解试验呈阳性。 4.地方性斑疹伤寒 多呈地区性流行或散发,夏,秋季发病较多,症状较轻,热程短,一般9~14天,皮疹较稀,多为充血性,出血疹少而小,豚鼠阴囊反应明显,甚至睾丸也有肿大,患者血清对莫氏立克次体有特异性补体结合作用及凝集作用。 5.其他 尚须注意与恙虫病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大叶性肺炎 ,流行性出血热 及其他病毒感染等相鉴别。

猜你感兴趣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