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老年人血栓性疾病

老年人血栓性疾病 (老年血栓性疾病) 疾病

疾病首页 疾病知识 在线问诊 找医院 找医生 找药品 文章解读

老年人血栓性疾病的发病原因

血流异常 (25%):

各种原因引起的全身或局部血流淤滞,血流缓慢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以下机制参与了血栓形成:

①红细胞聚集成团,形成红色血栓。

②促进血小板与内皮的黏附及聚集,释放反应。

③损伤血管内皮,启动凝血过程,见于高脂血症 ,红细胞增多,高纤维蛋白原血症,脱水 ,各类肿瘤,炎症等所致的高黏滞综合征及循环障碍。

抗凝活性减低 (20%):

人体生理性抗凝活性减低是血栓形成的重要条件,引起人体抗凝活性减低的常见原因有:

①先天性或后天性AT-Ⅲ减少或缺乏。

②PC及PS缺乏症。

③由FⅡ,FⅤ等结构异常而引起的抗蛋白C现象(APC-R);④肝素辅因子Ⅱ(HC-Ⅱ)缺乏症等。

纤溶活力低下 (15%):

①纤溶酶原结构或功能异常,如异常纤溶酶原血症等。

②纤溶酶原激活剂(PA)释放障碍。

③纤溶酶活化剂抑制物过多,这些因素导致人体对纤维蛋白清除能力下降,有利于血栓形成及扩大。

血管内皮损伤(22%):

当机械,感染,免疫及血管自身病变等因素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时,通过止血机制可促使血栓形成 。

发病机制

血管壁损伤(机械,感染,缺氧,免疫及代谢等),血液凝固性增高(血小板功能亢进,凝血因子升高,抗凝功能减弱及纤溶活性降低)及血流异常(缓慢,停滞及旋涡)是血栓形成的三大要素,血栓形成的部位不同,其机制也有所侧重,内皮损伤和血小板功能亢进在动脉血栓形成中起主要作用,而血流缓慢和血液凝固性增高则是静脉血栓形成 的先决条件,病情发展阶段不同,病理改变也各异,早期为高凝状态,其血栓形成的能力超过抗血栓能力,体内有形成血栓的倾向,但不一定有体外凝血象的异常,血栓形成阶段是心血管腔内有血栓形成,血栓栓塞阶段是血栓脱落导致远端组织缺血性改变。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

相关阅读

老年人血栓性疾病病因文章

猜你感兴趣

相关症状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