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 出血倾向 蛋白尿 低血压 恶心 发绀 寒战 呼吸困难 昏迷 惊厥
血液科 内科
老年人
无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纤溶酶 脑血流图 心电图 蛋白C 复钙时间 凝血酶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PT) 凝血时间 纤维蛋白肽A 纤维蛋白原 血小板计数(PLT) 血涂片
重点检查项目分为筛查试验和确证试验,筛查试验主要是血小板,凝血因子消耗以及纤溶异常的证据,如血小板计数,PT,APTT,3P试验,Fbg和FDP测定等;确证试验是为了找出关键的凝血酶和纤溶酶 形成的证据。 肺栓塞早期,X线可有异常改变。
诊断鉴别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 (1)存在易引起DIC的基础疾病。 (2)有下列两项以上临床表现: ①多发性出血倾向 。 ②不宜用原发病解释的微循环衰竭 或休克。 ③多发性微血管栓塞的症状和体征,如:皮肤,皮下,黏膜栓塞,坏死及早期出现的肾,肺,脑等脏器功能不全。 2.实验室检查 (1)下列3项以上异常: ①血小板计数<100×109/L或呈进行性下降(肝病,白血病患者血小板数可<50×109/L);或有下述2项以上血浆血小板活化产物升高:β血小板球蛋白(β-TG),血小板第Ⅳ因子(PF4),血栓素B2(TXB2)或颗粒膜蛋白-140(GMP-140)。 ②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1.5g/L或进行性下降或超过4g/L(白血病或其他恶性肿瘤患者<1.8g/L,肝病<1.0g/L)。 ③3P试验阳性或血浆FDP>20mg/L(肝病>60mg/L)或D-二聚体水平升高(阳性)。 ④凝血酶原时间缩短或延长3s以上或呈动态变化(肝病患者PT延长5s以上)。 ⑤纤溶酶原含量及活性降低。 ⑥抗凝血酶Ⅲ含量及活性降低(不适用于肝病)。 ⑦血浆Ⅷ:C活性<50%(肝病必备)。 (2)疑难病例应有以下1项以上异常: ①Ⅷ:C活性降低,vWF:Ag升高,Ⅷ:C与vWF:Ag比值降低。 ②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浓度升高或凝血酶原碎片1+2(F1+2)水平升高。 ③血浆纤溶酶与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浓度升高。 ④血(尿)FPA水平升高。 鉴别诊断 急性DIC应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TTP),原发纤溶和重型肝病相鉴别。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