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老年急性白血病

老年急性白血病 疾病

疾病首页 疾病知识 在线问诊 找医院 找医生 找药品 文章解读

老年急性白血病就诊指南

典型症状

斑丘疹 鼻出血 便血 齿龈肿胀 抽搐 重听 恶心 耳鸣 乏力 肺部感染

  • 建议就诊科室:

    血液科 肿瘤综合科 肿瘤内科 内科 肿瘤科

  • 易感人群:

    好发于超过60岁老年人

  • 传染方式:

  • 治疗方式:

    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常见问诊内容

染色体 骨髓象分析 心电图 血液检查 血液生化六项检查 免疫学检测

重点检查项目

1.外周血 (1)白细胞:大多数病人白细胞数增多,白血病晚期增高更显著,最高者可超过100×109/L,称为高细胞性白血病,也有不少病人的白细胞计数在正常水平或减少,低者可<1.0×109/L,称为白细胞不增多性白血病,血片分类检查可见原始细胞或幼稚细胞,一般占30%~90%,甚至高达95%以上,但白细胞不增多型病例血片上原或幼稚细胞较少,而仔细分类或血液离心浓缩涂片 才能找到。 (2)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病人可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老年人贫血进展稍缓和,多为正色素,正常细胞性贫血,少数病人血片红细胞大小不等和畸形,血中可找到少量幼红细胞。 (3)血小板:大多数降低,约50%的病人血小板低于60×109/L,极早期患者血小板数可能正常或轻度减低,晚期血小板往往极度减低,患者往往有出血时间延长及血块退缩不良。 2.骨髓象 骨髓象具有特征性的诊断价值,绝大多数患者骨髓增生呈极度或明显活跃,极少数低增生性白血病骨髓减低,不论骨髓增生活跃或减低,主要是白血病性的原始(M3型为早幼粒)细胞,一般占非红系细胞的30%~90%,细胞都停滞在原始(M3型为早幼粒)细胞阶段,而较成熟中间型细胞缺如,并残留少量成熟粒细胞,形成所谓“裂孔”现象,正常的幼红细胞和巨核细胞减少,白血病性原始细胞形态常有异常改变,例如胞体较大,核浆比例增加,核的形态异常(如切迹,凹陷,分叶等),染色质粗糙,排列紊乱,核仁明显等,某些急粒白血病的小原粒细胞类似淋巴母细胞,M6型(红白血病)红系细胞巨幼样改变常与巨幼细胞贫血所见相似,由于细胞形态的不典型,需借助细胞化学才能辨别,Auer小体有助于鉴别急淋和急非淋白血病,急粒白血病细胞浆中较常见Auer小体,急单和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胞质中有时亦可见到,急淋白血病则无Auer小体,由于白血病骨髓细胞数极度增生,骨髓液过度黏稠,可能导致穿刺失败,白血病细胞浸润骨髓程度,各部位并不一致,一次穿刺不一定能获得典型骨髓象,必要时应选择不同部位反复穿刺。 3.细胞化学 主要用于协助形态学,鉴别各类白血病,一般通过过氧化物酶,苏丹黑脂质,非特异性脂酶及其抑制试验,可将粒,单核,淋巴3种白血病加以区别,糖原染色 (PAS)除可用于鉴别上述3种细胞外,尚可用于鉴别红白血病(M6型)与巨幼细胞贫血,前者往往呈强阳性反应,后者反应不明显,急粒白血病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反应明显降低,而急淋白血病的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反应则增高。 4.免疫学检查 各种单克隆抗体问世,为白血病免疫学分型奠定了基础,提高了白血病诊断的准确性,根据白血病细胞免疫学标志,不仅可将急淋与急非淋白血病区别,而且还可将T细胞和B细胞急淋白血病加以分别(表2),根据MIC分型,单克隆抗体还可将急淋白血病分为若干亚型。 5.染色体 改变 应用高分辨染色体分带技术,80%~85%白血病可检查出染色体异常,有一些组型异常具有特异性,例如t(15;17)只见于M3;16号染色体的结构异常最多见于M4嗜酸型及M2;t(8;14)出现于B细胞急淋。 6.粒-单核系祖细胞(CFU-GM)培养 急非淋白血病骨髓CFU-GM集落不生成或生成很少,而集簇数目增多;缓解时集落又恢复生长,复发前集落又减少,因此CFU-GM培养对估计预后,预防复发有一定的意义。 7.血液生化改变 化疗期间,血清尿酸 浓度增高,尿中尿酸排泄量增加,甚至出现尿酸结晶,病人发生DIC时可出现凝血机制障碍,急单白血病血清和尿溶菌酸活性增高,急粒白血病不增高,而急淋白血病常降低。 8.出现中枢神经白血病时,脑脊液白细胞数增多(>0.01×109/L),蛋白质增多(>450mg/L),而糖定量减少,脑脊液涂片可找到白血病细胞。 根据病情,临床表现,症状,体征选择做心电图B超,X线,CT,MRI等检查。

诊断鉴别

根据临床表现,外周血和骨髓象,急性白血病诊断一般不难,由于白血病类型不同,治疗方案及预后亦不尽相同,因此,诊断成立后,应进一步确定类型。 鉴别诊断 1.白细胞不增多性白血病:由于血象中常难找到“幼稚型”细胞,诊断可发生困难,有时易与再生障碍性贫血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急性颗粒细胞缺乏症 相混淆,此外尚需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某些感染引起的白细胞异常相鉴别。 2.再生障碍性贫血 :并发感染不如急性白血病 显著,出血倾向可能较轻;肝,脾或淋巴结肿大极少见;反复血液或骨髓检查未找到“幼稚型”细胞可得明显结论。 3.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该病的RAEB及RAEB-T型除病态造血外,外周血中有少量原始及幼稚细胞,全血细胞减少和染色体 异常,易与白血病相混淆,但骨髓中原始细胞不超过30%,骨髓活检有相对特异性。 4.某些感染引起的白细胞异常: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 症,血象中出现异形淋巴细胞,但形态与原始细胞不同,血清中嗜异性抗体效价逐步上升,病程短,可自愈,百日咳 ,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 ,风疹 等病毒感染时,血象中淋巴细胞增多,但淋巴细胞形态正常,多可自愈。 5.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患者有反复发作的出血史,通常不伴发热,贫血程度与出血成正比,周围血中无“幼稚型”白细胞,骨髓象检查可明确诊断。 6.急性颗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期:在药物和某些感染引起的粒细胞缺乏症的恢复期,骨髓中原及早幼粒细胞明显增加,但该症多有明确病因,血小板正常,早幼粒细胞中无Auer小体,短期内骨髓成熟粒细胞恢复正常。

猜你感兴趣

相关症状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