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莱姆病性巩膜炎

莱姆病性巩膜炎 疾病

疾病首页 疾病知识 在线问诊 找医院 找医生 找药品 文章解读

莱姆病性巩膜炎的发病原因

(一)发病原因

莱姆病是最近认识的,是由伯疏螺旋体致病的以蜱为媒介的传染性疾病,1982年Burgdorfer及其同事从达明硬蜱中分离出一种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其血清学特点与莱姆病人密切相关,出现于病人各种标本中,从而确定了莱姆病的最终病因。

(二)发病机制

蜱体内很容易找到伯疏螺旋体,人体内寻找却很困难,部分原因是后者的组织及体液内病原体相对较少之故,伯疏螺旋体的可能致病过程是以蜱为媒介,通过叮咬人的皮肤而感染,经过3~32天的潜伏期后,伯疏螺旋体向外移动至皮肤,形成慢性游走性红斑 (erythema chronicum migrans,ECM),以后蔓延至淋巴(局部淋巴结病),或进入血液中播散至身体各脏器内(中枢神经系统,关节,心,肝,脾及眼球),或其他部位如皮肤等,母婴传播极其罕见,虽然莱姆病晚期极难找到伯疏螺旋体,但在莱姆病的过程中,肝脏内存在的伯疏螺旋体可能持续起致病作用。

莱姆病的发生与特异性免疫异常有关,发病早期,几乎全部病例均有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存在的证据,血清学IgM的连续检测是病变活动的惟一且最有帮助的实验室诊断依据,在某些病例中,原发播散性免疫介导的炎性病变可以局限,亦可在全身组织尤其是关节中传播。

除了与伯疏螺旋体特异分离株的致病性有关的诸因素外,免疫遗传学的组成在决定感染者是否有能力清除自身伯疏螺旋体方面也起重要作用。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

相关阅读

莱姆病性巩膜炎病因文章

猜你感兴趣

相关症状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